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承担着思想引导、价值培育、心理疏导等重要使命和职责,既是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探讨小学思品课的德育价值及实现策略对于进一步明晰小学思品课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效增强小学思品课的德育效果以及更好地促进小学思品课育人价值的实现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论题首先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价值。接着,分析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等,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德育价值实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德育;德育价值
一、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 利益协调
小学思品课的德育内容是由中心向外辐散,从个人层面出发到集体层面再到社会、国家层面。这种从中心向外辐散的内容布局,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个体与他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从而能够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协调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纵观小学思品课,比较集中解决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比如:当学生个人利益与班集体的利益相冲突时,应如何处理?学校的荣誉需不需要个人的维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知道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能够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也无法被人们所忽视。中国古老的哲学自有一套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有一些观点放在现代还可以适用。在小学思品课上,教师通过一些德育小故事,传授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像“梁楚浇瓜”这样的道德故事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互相帮助;懂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等等。告之以学生虽然每个人都拥有追求自身利益的诉求,但是不能为了谋求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的利益。实际上,这也是道德方面的教育,虽然道德规范没有直接地指向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其在指引学生“向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利益协调的作用。小学生可以运用思品课中的道德知识解决生活中矛盾冲突,协调好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 品德塑造
小学思品课的教学任务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之外,还有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突出的品德培養的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社会主义、热爱劳动、热爱科学,让学生具有追求真理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将“知”“情”“意”转化为“行”,积极参加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的品德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值得重视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品德发展的形成时期,根据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小学生普遍处在“习俗水平”。处在这一水平的青少年,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并能够自觉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虽然德育并不能通过一两节思品课马上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是思品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道德理想、道德意志,培养人的价值观,为小学生的品德塑造做好前期铺垫。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承担着思想引导、价值培育、心理疏导等重要使命和职责,既是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
二、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虽然这有夸大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的嫌疑,但是却道出了环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这里的环境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只注重课堂内的德育,没能跟学校的德育工作保持一致性,似乎也忘了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拥有强大教育力量,更轻视了家庭德育力量的配合。目前,在许多家庭的“德育”与真正的德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教育孩子如何游离在规则之际,钻规则的空子等等。这样的家庭教育明显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也许几年的学校教育也敌不过家庭教育出现的偏颇。小学思品课德育价值的充分实现有赖于课内德育与课外德育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环境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迁,社会的利益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面对着国内外环境的激烈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新旧体制的交替、各种社会思潮的涌起,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常表现出困惑和混沌状态。”小学生同样面临着道德混沌和困惑。学校费尽心思教育学生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而学生较常面对的却是某些以个人活动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学校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而现实生活中好心助人反被诬陷、相信他人却上当受骗的现象不绝如缕。同时,大众媒体所描绘的生活方式与学校倡导的价值取向也不完全一致。理想德育与现实交织着矛盾,对小学思品课堂德育价值的实现造成影响。
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思考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并和生活素材进行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深入感悟中树立道德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进入到情境中,通过角色体验、实践观察等环节加深他们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使思想品德教学高效进行。实际上,这些个人德育价值的发挥也会间接地对社会造成影响,它可以推动社会朝着更公平、更公正、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成社会风气的改善。小学思品课德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因而,认清小学思品课德育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教育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小学生无论身心发展还是品德形成方面皆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这决定着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实现小学思品课的德育价值,社会、家庭、学校需形成一股合力,发挥其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隋乐顺.浅议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2]段会平.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中华少年,2015(23).
[3]袁仲.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转变工作[J].新课程(上),2015(9).
作者简介:
徐带敬,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5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