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思考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之中,任课老师要注意将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科学适当的平衡,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将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进行相互融合,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学科素养及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在阅读课程中学到的造词、造句等知识独立进行顺畅的写作,并进一步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实现读写能力的相互促进和配合。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之中愈加得到重视和普及,也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任课老师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建立在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其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文章、课文等素材中的内容学习和吸取到很多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方式、造句修辞手法等语文学科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也有着很大的推动性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之中,任课老师应该充分探索和挖掘一切科学可行的教学手段,以此来不断刺激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并最终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全面化、综合化发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一、关于读写结合的思想概述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层次较低,其所能接触和涉及的阅读范围也是极为有限的,在课外进行独立自主阅读及学习的能力也存在欠缺,因此学生进行写作相关知识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于课堂之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接触形成了阻碍,不利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任课老师要利用科学、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课外阅读,不断拓展知识面,并从中积极积累有效知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思考将这些知识转变为自身的写作能力,以求写作中的语言表达更加优美流畅。
  写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语文学科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也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引发任课老师更多的重视。学生通过对语言修辞及表达手法的学习,可以使书写的文章更加流畅和优美;同时通过学生所接触和阅读到的文章中知识见闻的不断积累和增加,与课堂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相互配合,则可以达到更好的写作成效。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利用和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训练
  学生进行语文读写技能的学习,要想真正写出优秀的文章,首先就要从阅读开始着手,以阅读中积累的知识来促进写作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小学语文任课老师要不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鼓励,在阅读中汲取有关写作的修辞、表达及技巧等知识。对于学生进行阅读的文字的选择,其实最科学有效的便是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这些课文的选择和编撰都是经过众多的教育专家的研究和审核的,是真正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的优秀经典,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时,任课老师首先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内容,再进一步通过任课老师对文章情感表达的讲解和渲染,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找到与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情感的共通之处,领略文章主旨和思路。并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读后感写作的同时,达到写作中语言表达能力及技巧的提升。
  (二)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仿写训练
  针对一篇优秀的经典文章进行仿写,是充分理解和掌握其中表达技巧、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仿写的同时又可进一步将这些写作知识和技巧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仿写可以说是学生进行写作学习迈出的第一步。小学语文课文无论是从难易程度、题材选择上,都是最为适合学生进行仿写的选择对象,任课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之中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课文进行仿写训练。举例来讲,在小学语文课文《秋天》中,作者着重描写了秋天美景和秋季丰收的喜悦,整篇文章对仗工整、结构清晰,同时采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任课老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进行完文章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此来达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
  讀写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作用于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二者相互平衡和促进,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娇.双剑合璧让教学更高效: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7):111-112.
  [2]吴崇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河教育,2018(4):50-51.
  [3]曹绍敏.浅论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8):162.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