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学习;学生学习行为是:预习生疑、整合目标,合作探究、质疑解难,内化知识、触类旁通;教师指导行为是:目标导向、有的放矢,交流导学、归纳提炼,检测导练、强化重点;其核心为“先学后导,互动生成”。
【关键词】双主互动 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趋势。教育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国际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水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战略问题。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培养人的创造性,开拓性等特点,对人的智慧力量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对学习和教育的强调将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同时,没有主体意识的公民将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被淘汰,因此主体性教育是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主体性教育正是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突出入的创造力的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将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学生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关键在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能力改革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探索与尝试。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体导向作用,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导思想。
二、“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从认知一一建构学习理论看“双主互动”数学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另外,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今认知心理学也非常重视创造力问题的研究。我们讲的“双主互动”就是创设一种“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情景或途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创造力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被确立为基础教育中必须着重培养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在创造力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从数学学习理论看“双主互动”教学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用弗赖登塔尔的话来说,就是“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第一原则”。如果数学教学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用成人化的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塞给学生,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新的数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重要的数学事实和结果,如公式、法则、定理等。因此数学作为学科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全方位建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
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其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
l、教前诊断。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2、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
3、围绕目标互动。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人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
4、目标检测。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
(二)抓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
“自主学习,多向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具体做法:
1、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
注意情感,诱发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疑一一鼓励质疑一一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一一大胆质疑一一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
2、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引、扶、放、评”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三)课堂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隋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溃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总之,数学教师要寻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课堂提问方式,科学的教材处理艺术和善于发现“突破口”,打准“聚焦点”,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把需被点燃的火把。”让我们用智慧的火种引燃学生创新的火把吧!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之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76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