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之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重视培养方案修订与课程建设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和北京联合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学科在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过程改革和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中进行的改革与成效,为进一步的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133-02
   一、全面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1.修订培养方案要注重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培养方案的内容涉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等,如果培养方案不够全面,必将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把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设计,将学风、学术规范和专业知识教育与素质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有效结合起来。
  2.修订培养方案要明确培养目标。本专业瞄准应用型学科前沿和北京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强、专业素养高、专业实践能力强;掌握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与制备方法、功能及安全评价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等从事研发、管理和评价的后备力量。
  3.修订培养方案要坚持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根据学科特色形成了食品科学、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四个研究方向,以研究“生物活性物质与人类健康关系”为特色,通过对生物活性物质制备与生理功能、功能评价方法、生物活性物质安全性和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营养与品质变化的研究,致力于将研究明确的生物活性物质产业化以获得第三代功能食品。
  但目前的培养方案还存在培养更多关注的是教与学,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下功夫不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其它学校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培养方案。
  二、合理改革课程体系
  1.课程学时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总学分由36—42学分降低为28—35学分,每学分18学时减少为16学时。
  2.突出强调专业课程要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充分利用现代实验手段和先进的设备仪器,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3.积极开展学位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和《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的精品课程建设;食品化学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Development on Food Science》《Functional Food》和《Food Engineering》全英文授课,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4.选修课的设置体现学科方向的特点。如开设的“保健食品检测方法与技术”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实验课,通过抗氧化、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糖和保护酒精肝损伤功能方法的系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规范方法与检验技术。
  三、深化教学过程改革
  1.科学编写课程大纲。修订课程大纲时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2.注重理论与实例密切结合。如在介绍蛋白质分析方法时,让学生讨论Western Blot技术、ELISA技术、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技术等不同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与研究课题相结合,完成实验设计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巩固专业基础、结合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思维、实验课学习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学位论文环节做好准备。比如《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实验课》选择一种植物分离生物活性物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然后由老师和学生逐一进行点评,最后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全过程操作培训。
  四、深化教学过程改革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学科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练就科研基本功,具备跟踪最新研究动态、展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能力等方面重点进行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
  五、多方位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1.构筑高水平科研平台。依托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立大型仪器中心,购置大型、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30多台,10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16台。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实验室资源共享,为研究生提供教学与科研的高水平技术平台。
  2.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聘任培训制度、任期考核体系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以科研项目级别、到账经费、专业技能等作为遴选招生导师的条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责、权、利,规范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行为。
  3.科学把握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采取学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统一论文撰写格式,并对基本内容进行审核和加大学位论文评审、查重力度等措施严把“出口关”,因此,历届研究生的论文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均在良好以上。
  4.注重激励机制与育人环境建设。以研究生为本,建立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奖助体系,分为国家、省级、学校及学院四个层面,普通奖学金覆盖面为100%,费用实行学校、导师共同分担;设立“助管、助教”岗位;针对有突出科研贡献的研究生给予奖励;奖励考上博士的研究生及导师,对研究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5.健全学校、学院、学科、导师、研究生五级管理体系。做到责任明确,重心下移,重点发挥学科、导师和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学科、导师对学生业务学习、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文体活动等负有全方位管理义务和责任;学生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成果显著
  1.完善了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凝练出研究生培养的四个方向,突出学科的“生物活性物质与人类健康关系”特点。
  2.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識强、综合素质高,具备独立承担与食品科学相关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自招生以来研究生的就业率都是100%。历年考博率22%~36%,考入的是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3.充分发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遴选通过的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的社会服务作用,让学生按规范要求学习保健食品毒理学评价、理化检测和功能检测评价的方法,毕业后多名学生进入保健食品审报、评价及研发等方面的单位工作。
  培养方案不仅涉及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影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择业竞争力和学校的声誉。因此,树立全新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制订先进的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不断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芳,周蓓蓓,王全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机制的探索和改革[J].学术探讨,2015,(6):297-298.
  [2]王德彩,王立艳.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184-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