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校文化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路径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和享有的思想信念、价值信念、基本规范以及行为方式,并以体现这种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为载体而客观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校本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国家课程,它的本质属于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的继承与发展;是以“学生生活”为线索展开的课程,是在“做中学”的课程。从学生的实际看,教育即生活,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基于学校文化主题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路径与策略对于学校文化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一、重视课程计划的制定
  学校的课程计划是基于特定的背景、环境而产生的,学校生存环境的内外背景共同构成了课程计划形成的理论、现实依据。因此,在正式开始课程计划编制之前,深入地分析相关背景具有深刻的意义。所以,研究基于学校文化主题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路径与策略,首先要研究学校文化主题,从而做好课程计划的制定。我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文化背景,内容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四大板塊,具体有本土文化的调查研究、传统节日的了解认知、科技创新思维培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行动研究等。每个年级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不同的要求。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真正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
  学科课程是“知识体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问题体系课程”。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普遍问题课型解决。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问题体系”课程。简言之,学科课程教师教的是“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教的是“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能力发展的课程、问题体系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时空逻辑划分,可以分为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包括主题生成课、方法指导课、方案设计课、开题报告课等十多种课型,每个课型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教会学生不同的方法。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要掌握的方法不断增加,而且要求也不断提高,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
  三、重视学生成果的展示
  活动成果的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深化和提升。通过成果展示,学生有机会整理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在团体中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经验。成果展示可以通过成果展示课进行,在成果展示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指导学生对活动成果及活动的价值进行整理和总结,指导和组织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
  在成果展示课以外,学校可根据规划,选取几个重点的主题,进行全校性的成果展示,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其学科特点,其效果的检测不能像一般学科一样进行卷面考试,成果展示最能体现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质量,成为了主题活动开展得好与坏的重要评价依据。重视学生成果的展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不断扩展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是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展示。
  四、重视教师团队的培训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教学的直接策划者、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还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综合性都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素质,对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有所了解,教师要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由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
  要开展好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教师是关键。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门国家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实践能力的课程;其次,邀请专家在教师队伍中进行普识性的培训,让教师们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开发、课型架构、教学手段等知识,使教师们懂得教什么、怎样教;第三,建立综合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互相探讨主题的开展、活动的实施、组内互相听课评课、资源开发等,共同提高教学和理念水平;第四,鼓励教师“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成果展示的经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综合实践学科的存在价值,创造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责任编辑 钱昭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6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