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助力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理念和技术革新浪潮的再次爆发,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与时俱进的卓越幼儿教师,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创新基础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幼儿教师未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随后,作为深入推进教育人工智能的实践基础,介绍了我校信息化教育的三个核心工作点;最后,展望了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路径,提出了建设性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教育人工智能;卓越幼儿教师;教师教育
一、引言
2014年8月,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要“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为幼儿师范生培养提出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要求。
“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质量发展,教育人工智能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人工智能与学校教育融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作为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于2017年7月印发并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智慧教育”作为重点任务提出。在“人工智能+X”大背景下,教育部因势利导,于2018年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重点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持教育模式变革”。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怎样在大时代背景和国家战略性政策引导下,结合幼儿师范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以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为着力点,培养与时俱进的卓越幼师生,值得我们教育人思考和不断实践。
笔者所在单位为江苏省第一所专业培养幼儿教师的公办师范类高职院校,学校自2015年成功申报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后,一直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契机,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强调实践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两项卓尔不群的专长;要夯实学前教育相关理论,为实践应用提供支撑的同时,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要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适应互联网社会知识更新高速发展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工具,增强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依据新时期幼教人才培养特色的建设思路,结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立足当下、瞄准发展、放眼未来,我校正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逐步在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课程体系中,渗透和增加人工智能元素作为培养特色。
二、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幼儿教师未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国家战略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国首个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中18次提到教育领域。其中,“要求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由此看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知识传授和应用已成必然。
2.发展需要
学校开展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始于幼儿男师范生培养,培养的初衷在于改变幼儿园教师 “阴盛阳衰” 的局面,增添阳刚之气。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运动能力和安全保护教育,更需要适应互联网社会发展的理性思维渗透。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增加人工智能课程,造就知识体系结构合理的新型幼教人才,是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
3.创新基础
AlphaGo设计者之一、DeepMind公司的CEO德米斯·哈萨比斯看待人工智能的观点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人工智能系统会被设计成实现设计者既定目标的工具。”当下对于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赋予创新实践工具操作能力。
三、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与可能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全面提升幼儿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幼儿教师的培养的基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幼儿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从幼儿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为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幼儿教师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对幼儿生活学习环境转变与氛围营造,借助信息技术以更加形象、生动、直观、活泼的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增强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时代性和自主性,确保幼儿教育活动的游戏性和趣味性,综合体现学前教育幼儿发展取向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实现幼儿教学从传统课程教学相信息化教学互动的转变。
我校紧紧围绕教育部“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要求,重点打造综合实践教育平台,凸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强课程的层次性。依据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增强课程结构的弹性和选择性,增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信息化教学主要围绕“三个核心”开展深入实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1.教学上以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为核心
围绕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学校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校本教材编写为支撑,以项目模块教学为特色,以数字资源开发为拓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了信息化课程体系。该体系由公共素养课程、专业技能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构成,其中,《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素养课程,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着重培养其应用计算机进行生活、学习、办公的基本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信息技术在未来的职后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技术和理念;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解幼儿园信息化應用的场景和主流媒体与技术,针对幼儿园与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开设了若干专业选修课程,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在幼儿教师岗位能力中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得到深度培养,主要开设的课程有《Flash动画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幼儿园网络建设和维护》《摄影摄像》《PPT高手训练营》。 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打造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了课程的标准化工作,在幼儿园大量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幼儿园适用)》,以应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开发理念,进行了课程的标准化开发,编写了《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程》,该教材于2016年7月获江苏省教育厅省级重点教材立项,并在全省多所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
2.科研上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方法为核心
(1)以数字资源开发建设为发力点
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人员的专业背景主要是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信息化课程教学,一方面对数字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尤其是“云课堂”、“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数字资源开发方法,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从而指导开发实践;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着重突出学前教育特色,重点打造学前教育数字教育资源,以《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抓手,建设在线课程,该课程也作为我校在线精品课程进行申报立项和开发,该在线课程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2)以推进教学改革为落脚点
在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积极进行“互联网+”教学改革实践。一方面,基于SPOC课程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混合学习的形式促进幼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做好针对性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完全激活释放,教学成效显著提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终身学习发展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从多个视角进行关注和研究,如微项目学习、深度学习、协作问题解决、碎片化学习、职前职后协同学习、智慧教育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卓越幼儿园教师。
3.实践上以增强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核心
(1)以“校·园融合”项目挖掘典型应用案例
在践行应用导向卓越幼儿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园融合”是重要方面。学校在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将“校·园融合”的理念渗透进来,始终从幼儿教师的岗位能力要求和一线实践案例为出发点进行人才培养。如幼儿教师职前职后融通、幼儿园融合课程、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一线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等,使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以参加专业竞赛推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为夯实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我校组建专业化教学团队,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两门课程,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积极参与校、市、省级教师教学大赛,强化教师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得到锻炼和提高,我校教师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江苏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江苏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等省市级信息化比赛中屡获佳绩。
(3)以学生社团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
光影映像社是我校影响力较大的学生社团之一。社团由信息化专业教师组成的学术指导组提供技术支持、以爱好摄影的优秀学生为骨干成员,以摄影为手段,以影像为载体,在实践中贯彻“以影求知,以影服务”的理念,是兼学术性、科学性、群众性、实践性和公益性于一体的特色学生团体。
通过学校信息化专业教师对学生社团组织与指导,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我校学生连续三年在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领航杯”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获奖。
(4)以学术沙龙活动分享团队研究成果
为营造学术氛围,中心将学术沙龙活动常态化。教师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育经验。积极邀请校外专家进校讲座,以期拓展教师的研究视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路径
下一阶段,要将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学前教育深度融合(即“AI+幼教”),实现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中的特色突破,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深入推进:
1.增添人工智能教学内容,突显“AI+幼教”课程特色
改革现有的信息化课程体系,将现有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分层细化,压缩基础操作类课程,增加人工智能算法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机器思维,从而锻炼理性思维能力;在教育技术应用类课程中,淘汰或弱化技术普及大众化的知识传授,增加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方法与实践,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在选修课程中,开设计算机编程类、大数据分析类、智能技术应用类课程,针对学有所需的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知识深入学习;进一步开发融合类课程,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使用结合场景实施推广。
2.建设“AI+幼教”科研机构,体现理实结合研究特色
在研究层面,强化校企合作,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研究成果,研制分析量表,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收集数据,形成大数据样本集,进行分析预测,从而推进儿童个性化发展。在实践层面,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幼儿发展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展幼儿发展咨询类服务、构建智慧幼儿园建设标准,建设推广相关慕课。
3.搭建“AI+幼教”协同发展平台,指导教学、辅助决策
“政府-高校-幼儿园,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和省级、国家级品牌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工作。就“AI+幼教”领域,与政府相关单位及幼儿园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建设教研团队,协同推进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卓越男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
学校依靠现有组建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汇集幼教各细分领域专家,在与政府、幼儿园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辐射面,为数据建模的科学性和幼儿教育人工智能模型建设提供服务支撑。形成大经济区幼儿发展动态指标体系,开展地方幼儿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实施指导,辅助地方政府针对幼儿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政策决策,打造独具特色的幼儿教育人工智能平台。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18(1):7-14,34.
[2]张闻其.智能机器的再次崛起,正改变世界[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4):139-140.
[3]管雪沨.从机器人教育走向智能机器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12-13.
[4]張剑平.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4-28.
[5]罗素等.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王晓明)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9-0036-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0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