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来华留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进和优化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存在一定问题,应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出发,合理设置培养目标和定位,优化留学生课程体系,改进留学生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改进学业评价方式,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其举措包括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建立平衡,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培养模式;来华留学生;工商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153-03
  近年来,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通过获得政府奖学金项目等进入中国高校学习,留学层次也由以本科层次为主逐步过渡到本科与研究生并重。而专业则从传统的汉语、中医等转型为人文、医学、理工、管理多专业并重。在众多专业选项中,工商管理专业尤其受欢迎。从来华留学生申报专业的具体数据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一直高居榜首,成为来华留学生首选的热门专业。随着我国大学国际化的不断走向深化,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必将不断扩大。结合留学研究生的特点,制订适应留学生教育需要的培养方案和优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在学制上、课程设置和论文要求与多数国家有明显差别。就学制、课程设置以及学位授予标准而言,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这一差异在硕士培养阶段尤其明显。如在欧美国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只有一年至一年半,最多两年,一些高校甚至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另一方面,在工商管理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中,多数人并未在中国大学接受本科教育,中文基础几乎为零。多数学生属于跨专业申报。这些都是来华留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考虑到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在语言、文化、历史传统和学业背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一定要结合其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制定,并应与面向中国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有所区别。但从当前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还不够成熟,缺乏针对性。
  1.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工商管理专业是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专业门类之一。相对而言,培养方案体系是比较成熟的。但目前为来华留学生开设的课程大多是从面向本国研究生的课程计划稍加调整而来,针对性不强。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将留学生与中国同专业研究生混编,直接采用现有的面向中国学生的课程,采用与中国现行研究生相同的教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等也与中国学生趋同。这种模式在节约资源、促进交流、规范管理等方面有一定成效,但在教育教学方式层面则明显缺乏针对性,忽视了来华留学生的个性,导致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即使是一些采用全英文教学的大学,由于没有考虑到留学生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加上自制力和学习自主性较差,很难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
  2.教学方式缺乏适应性。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来自欧美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大。但国内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方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启发式”、“讨论式”、团队活动以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的运用不够。而与中国研究生相比,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更具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多地呈现出独立思考、思辨性强的特点,他们喜欢探究、怀疑和辩论;倾向于独立分析、判断和发表见解。而现有师资长期面向国内研究生开展教学,往往存在视野不够开阔、教学新意不足、深度不够等问题,对培养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3.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不足。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世界各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普遍比较重视实践环节,通过市场调查、科学研究、学术讲座、商务考察、实习等环节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在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和全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国内各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学科授权点普遍加强了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培养机制,成为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又一个亮点。但这些条件大多是针对本国研究生而建立的,不完全适用于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限制,来华留学研究生很难直接参加面向国内市场的市场调查、商务考察、学术讲座等活动。国内的研究生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而对于多数来华留学研究生来说,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并不多,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优化
  (一)合理设置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生培养目标
  毋庸讳言,工商管理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与中国本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明显区别。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国家战略,培养知华友华人士。来华留学生教育已上升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高度,是“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推动世界认同的奠基工程”。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研究生而言,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当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形成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认知,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掌握系統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和方法,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工商管理专业的系统培养和训练,使留学研究生系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以及旅游管理等工作,或者继续攻读本专业博士层次学位。
  3.一定的汉语能力。若采用中文授课,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同堂上课,同步学习,则对留学生中文的听、说、读、写均有较高要求。若采用英文授课,对留学生来说,汉语要求可降低,但也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能使用汉语进行基本交流。除了在培养方案中设置课程之外,还可通过课外实践安排相应的活动,确保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二)优化留学生课程体系
  围绕留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应当符合国际工商管理教育惯例,具备工商管理专业所要求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践环节等基本构成之外,应该与本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有明显区别。其内容包括:(1)公共基础课。可通过设置《汉语》、《中国概况》、《中国文化概论》等通识类课程,以及相关公共选修课程,一方面体现中国研究生教育特色和所在高校的特色,另一方面,对留学研究生进行语言能力、社会认知方面的针对性培养,提升留学生的综合素养。(2)专业基础课。可按工商管理专业要求设置《管理学前沿》、《微观经济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运筹与决策》等课程。(3)专业选修课。可根据留学研究生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主要课程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项目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创业管理》、《旅游经济与管理》等课程。(4)实践环节。包括针对留学研究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讲座、论坛、商务调研、实习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课,让来华留学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了解。
  (三)改进留学生教育教学方式
  与国内研究生相比,来华留学研究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文化背景也存在较大差异。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很难适应留学生的实际。为此,必须从留学研究生实际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如近年来广受推崇的案例教学、慕课(MOOCs)、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向学生提供描述性案例,模擬决策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发言等方式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近年来,耶鲁大学首创的原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数字网络资源重塑企业管理实践现实,通过案例认知、小组决策、团队案例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批判和分析能力。这种教学法对商业情境的模拟更加逼真,更具时效性。
  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法。具体做法是围绕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组交流、课堂讨论、评价反思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其中,在提出问题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在自主探究环节,运用MOOCs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在分组交流环节,通过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典型案例,鼓励学生在前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课堂讨论环节,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自有所提高;评价反思环节,对课堂活动进行小结。
  (四)改进评价方式
  学业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业水平作出评定。学业评价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另外,也能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成效进行检验。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相对重视课堂讲授,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因此针对研究生的学业评价也多偏重笔试。早期曾直接采用这种做法来评价留学研究生,效果很不理想。显然,必须改变这种偏重于知识考核以及过分注重笔试的评价模式。
  首先,从过分倚重笔试转变为全面评价。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方面不如中国学生,但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却表现突出,就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言,其优势较为明显。应减少期末笔试成绩比重,适当强化对平时教学过程的考核,建立多维度的学业评价模型,以比较全面、准确地评价留学研究生的学业水平。如在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确定问题、自主探究、分组交流、课堂讨论、评价反思等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价。也可对留学研究生在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的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作为学业测试考核的依据。
  其次,改进评价方法。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优化组合不同的测评工具。综合运用闭卷和开卷等正式化考试与口头作答、实践考察等非正式化的评价方式,特别注重对留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可运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成果展示等评价方法,以避免传统过分倚重笔试评价的弊端。
  三、优化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
  1.从“全球化”和“本土化”寻找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突破口。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具有强烈的普适性,要与世界各国工商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接轨,以契合工商管理实践的“全球化”趋势,另一方面,让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方法和思维方式,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既要培养留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又要保证留学研究生培养的中国特色,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文化和工商企业管理经验。良好的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当是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取得平衡,而非厚此薄彼,有所偏废。
  2.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从表面看,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归属经济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实际并非如此。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相关课程安排的增减、师资安排、教学教务管理等,涉及学校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等多个职能部门。在留学生工作开展的早期阶段,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量和课酬计算等经常出现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甚至相互推诿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以规范留学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更好地服务于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未来应把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纳入高校研究生院进行统筹管理,由归口单位进行协调。而具体的培养工作则交由经管学院或商学院等承担。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无疑对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教学技法、提高教学能力水平。要逐步建立完善导师遴选制度,选拔专业能力出色且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四、结论
  可以预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而工商管理仍将成为未来若干年留学研究生教育的热点专业之一。建立创新性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因此,要重新梳理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建立适应留学生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及学业评价方式等。要基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理念调整办学思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以建立具有特色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礼庆.来华留学与国家战略[N].中国教育报,2015-11-25.
  [2]刘小军.研究生层次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47-50.
  [3]王维然.中亚国家经济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经验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5):21-21.
  [4]戴东红.来华学历留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群体学习特征[J].广西社会科学,2017,(8),218-2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