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数学复习课中,教师要大力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通过强化问题的关联与变式训练,优化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对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落实核心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思维活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品质,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益是十分必要且需长期坚持的。
关键词:复习教学;核心素养;深度参与
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着重习题训练和课堂容量,轻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不少教师希望通过大容量的习题训练及反复讲评,学生进行模仿,以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大容量的习题未经过深加工,多而不精,散而不联,如果经常这样操作,容易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陷入题海,难以形成能力、提升素养。近几年,笔者在复习课教学中,尝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构建知识网络,精选习题、关联变式、优化教学方法等方式,使学生不仅能成为解题的熟练操作者,获得基本的解题方法,还能促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乃至数学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解题。现结合本人一节“反比例函数”复习课的教学片段来谈谈这方面的做法与思考。
一、案例呈现
二、教学反思
1.复习课要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基础
为了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在复习课开始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概念、性质、法则、定理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可以改变枯燥的罗列式回顾,改用几道能覆盖所有知识点的小题进行热身,通过解几道小题来唤醒回忆,这不仅能检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达到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的目的。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纵向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横向比较异同,通过找联系,比异同,理清脉络,使知识纳入整个数学体系中去,做到所学知识条理清晰,系统完整,在梳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对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揭示,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复习课要营造有利于主体参与的课堂氛围,为不断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创造条件
在复习课中,学生已经学过了所复习的内容,如果课堂中依然以老师讲授为主,一灌到底,有的学生会觉得特别枯燥乏味,丝毫没有兴致,容易导致学生滋生依赖的不良习惯,使学生参与课堂流于形式。因此,复习课中,老师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尝试让学生经常走上讲台,表述自己的观点,展示思路与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进行对比鉴别,课堂中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教师不断激励与点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活化知识的运用,提升思维的“高度”,实现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3.复习课要注重关联变式,揭示问题本质,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懈努力
精选习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正确解决问题,对由知识形成能力和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多年来的选题理念是依纲源本,关联变式。教材中的习题可以成为复习课例题的重要来源,它是教材编者检验学生掌握系统基础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素养的重要素材,教学实际中偶尔也可以将习题内容及解题方法模型化,但到此为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数学问题的表达方式变化多端,呈现形式层出不穷,只有在不同的条件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形成能力与素养,因此,要经常进行适度的关联变式、一题多解、多解选优和多解归一的教学来催化学生的思维,经常这么做,不但能避免题海陷阱,而且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热情,使学生集中精力感悟数学,理解数学本质,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向深入。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关联变式、一题多解和多解归一等训练有利于达到波利亚所倡导“一个专心、备课认真的教师一定能拿出有意义而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方方面面”的境界。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解决后的习题进行深挖掘深加工,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陳世文.一图一课之二次函数[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3):27-29.
[2]成爻兵.浅谈复习课如何渗透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7(5):10-12.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