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立新型互动的有效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认为教学活动就是完成知识传递任务的活动,不关注教师、学生是否存在有效交流。但是,“素质教育”则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开放自由、鼓励生成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教师、学生的有效配合与共同促进。所以,新时代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以新型互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以平等交流作为互动的前提、以质疑探讨深化互动的程度、以信息技术发挥互动的优势三个角度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要如何建立新型互动关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型互动;策略探究
说到高中,大概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便是高考。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致力于思考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错误地将知识容量等同于有效教学。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需求的课程,单纯的理论灌输与机械操作并不能保证高中生可以将信息技术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之中,导致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书本化”的理论知识。为此,高中信息技术要主动改变这种单向、低效的不良互动局面,突出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与成长变化,实时根据学情来组织信息技术操作活动,切实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结构。
一、 以平等交流作为互动的前提
师生之间的平等教育是组织新型互动活动的前提,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互动欲望,决定着新型互动教学模式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实际上,高中生的心智发育逐渐趋于成熟,而且也在“全网民时代”背景下积累了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经验,所以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有着独立思想的学生。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说多做。
就如在“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课教学中,我便与本班学生展开了平等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分享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文字的真实经验,由此引入本课知识,使其探究汉字编码过程。本班学生从小便开始学习汉字,或多或少了解了汉字的来源与发展史,所以他们积极主动地分享了自己所掌握的汉字知识。另外,本班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输入汉字的经历很多,所以他们认为汉字编码应该包括输入码与输出码,且对各类输入法如数家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表述汇总与补充汉字输入码,然后再组织学生分析机内码与输出码,借助教材内容与实例演示分析汉字输入码的编码方式,丰富学生的认知储备。
二、 以质疑探讨深化互动的程度
从本质上说,教师、学生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教学活动也是要借助教师的专业力量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学好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所讲述的一切内容都是对的,学生有质疑的权利与机会。因此,在建立新型互动关系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讨,不断深化互动程度,促使高中生在质疑探讨中获取更加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由此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就如在“字处理软件”一课教学中,学生们需学习字处理软件的特征以及文本信息的外在表现等知识,利用各个软件的功能设计构图优美的文字、表格、图形等文本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根据本班班级主题设计相应的电子小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文字、图形内容,然后利用Word、WPS等常用字处理软件展开发明创造。当学生自主完成个人设想之后,我会将6名学生分成一组,要求他们对同组成员设计的电子小报提出质疑,比如文字与图形的环绕方式不够美观、文字编辑与排版出现错误、超链接插入方式不对等等,全面调动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促使高中生产生思维碰撞,产生更多的设计灵感。
三、 以信息技术发挥互动的优势
互动本身是指师生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活动,是一种彼此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只要能完成互动任务,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应拘泥于互动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现代通信技术几乎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与互动的基本形式,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优势与学生交流,突破常规互动限制,更全面地获取学情信息。
就如在“表格数据的处理”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堂上引导本班学生探究了加工表格信息的相关技能,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所以,在课堂小节时,我让学生们登录QQ软件,在对话框中输入自己的知识疑问。然后,我会快速浏览,汇总问题类型,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突破學习难题。另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难以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会在课下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沟通,补充课后辅导活动。
总而言之,互动教学是实现生本教育改革与素养本位教育的必经之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则要通过有效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的线上互动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信息技术知识,优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行为,有效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保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有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镡正聪.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互动化的实现[J].学周刊,2018(36):73-74.
[2]陈明娟.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2):144.
作者简介:
张琴,陕西省商洛市,陕西省镇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