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接触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一致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而幼小衔接的学生正处于从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的重要过程,所以教师更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听”作为小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求,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内容,毕竟在小学生“听”“说”“读”“写”“思”五项基本能力中,“听”占据了首要位置,足以可见“听”在小学能力中的重要性。为此,以幼小衔接为研究背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从幼儿教育步入小学教育的小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语文;倾听;培养;策略
倾听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人们思考的前提,也是我国中小学生能力和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从幼儿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小学生,更要耐心倾听,因为倾听不但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让他们的智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提升。自从新课改实施以后,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发生了诸多变革与创新,不仅有效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既然“听”作为小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求,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就有必要在幼小衔接阶段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倾听技巧方面的指导与传授,教师更应从提高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层面出发,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积极落实相关策略。
一、借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过适当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聪”字就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造字的智慧。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呢?其实从“聪”字的字面就可以得到答案。左边的“耳”表示一个人要学会倾听,右边上面的“ソ”表示一个人要学会观察,右边中间的“口”表示一个人要学会说和表达,右边下面的“心”表示一个人要学会思考和反思,依靠耳到、眼到、口到、心到,一个人才会变成聪明人。所以,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和学会思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而“耳”作为“聪”字的偏旁部首就道出了“学会倾听”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基础且重要的地位。故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借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通过适当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组织学生参与听和读的活动,并在讨论中提升倾听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一小段课堂时间,给小学生讲一讲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这样一来不仅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更愿意倾听教师的故事内容,特别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在讲小故事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模仿不同的角色,并且配以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从而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人物描绘更加饱满。如果遇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词语时,教师可以停下来和学生一起分享,并且讨论一下这个词语好在什么地方等。甚至教师在讲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突然停止,然后发动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故事部分猜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情节,并且让学生讲一讲、比一比,看看谁的讲故事能力更强。那么,这也让学生在讨论和比较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认真倾听他人的习惯,继而渐渐形成一种能力。
(二)帮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产生更准确的理解
一二年级的课文通常非常简短,而且内容通俗易懂,再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就可以让学生将插图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进而对课文内容产生更透彻的理解。文字少、语言通俗、插图丰富是小学低年级课文的主要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帮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产生更准确的理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感知世界和进行思维主要是依靠色彩、声音和形象。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中的插图或童话故事等内容,给小学生的学习创设丰富且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从而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快乐地学习。犹如让小学生回到了幼儿园一般,借助谈话、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通过让学生谈一談对课文的理解等活动,有效转换了学生的角色,让他们从另外的角度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更准确的理解,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基本上理解了倾听的所有内容。
(三)借助听和评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倾听能力
尽管当前“二孩政策”已经在我国全面实施,但我国小学生平时在家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当其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各做各的事情,真正认真倾听的学生少之又少。有的甚至在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时候,还时不时插上一两句,不仅打断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也扰乱了课堂秩序。不过,这种“爱表现”的特点抑或对学生的发展也可以成为促进因素,因为教师完全可以将之利用起来,不仅要满足他们爱表现的需求,让他们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且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进行评价。而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首先,让倾听的学生和说话的学生有眼神交流,特别是倾听者要注视对方以给予最基本的尊重;其次,倾听者要听一听发言同学说的内容和优缺点;最后,将几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内容进行综合,然后给出自己的理解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倾听的习惯会慢慢得到培养。可能在刚开始比较困难,但随着后期小组交流、讨论等活动的组织,依靠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倾听能力的目标就能得以实现。
(四)重视听和写过程的结合并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信息
听和写往往是一组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它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听和写不能只有一种单一的形式,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应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例如,教师可以报一个词语,然后让学生写出这个词语。也可以在报词语之后,让学生写出用这个词语造的句。还可以提高难度,让学生写出所听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教师所报的词语和具体要求,而且还要立刻抓紧时间思考出正确答案,不免让小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感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其次,听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有听无写或有写无听都不能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灵活将听与写结合起来,创新出更多的听写活动或游戏。 二、组织与开展相应的活动,借助“大语文观”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学生从幼儿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心中不免仍对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有所怀念。那么教师可以尝试以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为此,组织与开展相应的活动成了首选,毕竟小学生对游戏或活动非常感兴趣,甚至让他们感到非常兴奋。所以,教师不能将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是相应的游戏或活动,从而在“大语文观”的影响下让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利用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倾听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游戏会让学生感到更加开心,在充满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倾听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击鼓传话”的游戏,具体操作如下:教师事先用纸条给每个组写好一句话,然后开始击鼓并由最前面的一个学生将纸打开再关上,并将纸上的一句话传给坐在后面的那个学生,话传到最后一名学生时,由该生写出从第一个学生、第二个学生一直传过来的那句话并将写出来的话交给教师。最后,教师根据最初写的纸条和学生交上来的纸条进行对应比较,对比发现相同程度最高的小组获胜,并给予物质奖励。当然,在组织该游戏的过程中,首先教师所写纸条只能由第一个学生打开,且不能往下传,其次学生在传话的时候应该是悄悄地传,不能让后面的几个学生都听到,否则就失去了“击鼓传话”游戏的作用和娱乐性。学生在这个游戏活动中都会认真听上一个学生传过来的话,并将之准确无误地传给下一个学生,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了认真倾听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二)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尽情享受倾听带来的乐趣
教师不能将倾听能力的培养只局限于小学语文科目,而应该和其他科目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给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个主题自由发挥并画出作品。然后选出一部分学生上台讲解自己所画的图,并要求其余学生在下面听的同时思考每幅绘画作品的特点,和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其余学生就会对每幅绘画作品进行认真观察,并认真倾听每个上台学生的分享过程,找出自己不认同或具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地方,然后可以示意教师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如此不仅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倾听的习惯,而且在倾听和表示不同意见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倾听带来的乐趣。当然,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给主题画出相应的美術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所有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学生学习和交流,并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试图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采用这种方式展示美术作品,不仅是对每个学生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综上所述,学会倾听是小学生在幼小衔接阶段需特别注意的地方,教师应该在重视倾听对一个小学生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培养该能力。当然,要培养这一能力就需要教师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进行,毕竟当前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种,并且在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中都各有特点,对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和形成倾听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另外,关于幼小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非常多,本文从实际经验出发,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碍于篇幅有限,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许多方面未曾深入开展,只能期待后期研究。但是,笔者仍然希望通过以上简单的研究,给一线小学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时带来新的思路,从而促进当代小学生形成并不断提高倾听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章卫琴.练就一双“慧耳”:浅谈幼小衔接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5(13):2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9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