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海兵

  【摘 要】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论从学科的角度,还是基于新课改的需要,都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而研究性学习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着重展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给出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成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倡。研究性学习正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方式,对这一学习方法的探讨,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源于应试教育的一贯传统,通常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以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为目的,即使教学中倡导主动学习,但仍不能充分融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缺少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的普遍性开展,难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部分教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针对性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的探究,难以到达综合性指导的要求,还存在因为教学理念不够先进而忽视培养学生钻研分析能力的情况。
  二、高中化学应用研究性学习法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提升实际能力为特点,可以在化学这门实践性强、开放性的学科中得以恰当应用,对改变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不良现况、提升学生素质、培养新型师生关系和改进学科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不同于应试教学下学生被动听讲的情况,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是开放式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动手参与实践,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掌握处理信息的方式,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学会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带着主动探究的热情开展化学的研究性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帮助建立新式师生关系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以往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让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存在,教师对教学目标予以明确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探索,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自主进行钻研,教师起到主导性作用,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一种平等、民主的状态,共同完成课题的研究。
  (三)改进化学学科教学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常是被动地学习,对课程和学习趣味性不高。课堂上采用研究性学习法可以让学生摆脱以往被动学习的束缚,可以把化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现实情景带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进而提升课堂质量。而且这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也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多选择,能够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问题探究法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紧紧抓住问题这一主线。从提出问题到指出科学原理,再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直至得出结论。这种始终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让学生沿着科学的逻辑思路进行自主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化学能与热能”这节课上,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奥运火炬的传递,提出化学能和热能能否互相转化的问题,接着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本质这一科学原理后,再引导学生解释课堂之初提出的关于火炬传递的问题。
  (二)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是学生自主获得新的信息或得到新的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学生主动探究完成。详细来讲就是学生在学习或动手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不同于教材的结论或者其他的实验状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其思路设计实验,并对实验或者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找到原因,从而实现预期效果。
  比如,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几次不同的探究性实验。第一次,在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第二次,在稀硫酸中插入铜片;第三次,在稀硫酸中平行插入锌片、铜片,再一次将用导线连接起来的铜片及锌片插入稀硫酸。通过观察每次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根据学生推测形成的原因,进行实验条件的变化,找到最优实验条件。
  (三)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借助化学实验和已掌握知识,提前明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借助任务仔细观察、摸索,并将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论会有更深程度的把握,实际操作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探索的过程比单纯由教师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目标任务的驱使下,能够促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搜集信息、学习新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比如,在“甲烷”这节课的学习前,教师应先明晰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是探究甲烷的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甲烷燃烧的实验、甲烷分子的模型与多媒体视频总结甲烷的化学性质,掌握甲烷分子的结构式。
  (四)开放实践法
  化学课本身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现实社会中化学的应用随处可见。开放实践法就是鼓励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的积累,从日常生活中提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设计实验步骤等,开展自主性摸索,体现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开放的、多元的、丰富的研究范畴,让其发现和探究生活,产生新的认知和深刻的认识。
  比如,在讲解“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节课之前一周,布置给学生一个科学探究小实验,让学生在课下时间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生锈情况,实验条件为放置同样的铁钉在水中、潮湿空气中、干燥空气中、油中,观察铁钉的变化情况。这种借助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易于操作的实验,能够让学生得出“铁钉遇到氧气或水,均可被腐蚀”的类似结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分享和参与积极性,使课堂效率更为高效。
  四、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方法融入进去,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本文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探索的出发点,采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进行尝試性分析。相信,随着这种研究性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带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立.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7(22):98
  [2]童杨.浅谈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学融合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4):23
  [3]褚玉洁.高中化学素质教育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