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巧英
摘 要:目前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得在小学教育中除了要对学生各项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外,还需要注重其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分析了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从如何对音乐教学进行优化和改善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育;小学音乐
面对目前不断向前发展的教育改革,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注入更多创新化的元素。小学音乐课堂应该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真正表现自我,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感受音乐中的文化魅力,使音乐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多不一样的色彩。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对目前的音乐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以往的音乐课堂上,教唱歌曲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课堂难免单调乏味[1]。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对这一方面进行革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音乐课堂上,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师还可以在音乐课堂的环境中,加入更多具有创新的小构思,例如在上课时学生座位的分布上,教师可以做一些改动,让学生能够围坐成三角形或圆形来进行小组式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围坐成一圈时,能够产生一个十分融洽的沟通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和身边的学生交流,同时这样的座位排布也能够使学生进入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中。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面布置一些有名的音乐家的肖像,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对音乐家更为熟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增添一些装饰性的物件,使得教室内部整体营造出更好的艺术氛围。在这样的艺术场景中,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感受教学过程当中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2]。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以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的信息灌输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在与之相反,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体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及音乐审美能力。以往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坐在下面,听老师教唱歌曲,很少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对于这一类课堂进行的改革,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可以得到开发。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老师在课堂上应当对学生的动态进行关注,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不开小差,不做其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活动,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密切的关注,同时对学生的参与度做良好的记录。对于在课堂上比较活跃、表现欲强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奖励,这样的导向激励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到更多的满足感,使得其在之后的学习的过程中继续以往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专业素养。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能够按部就班按教材内容进行一成不变的教学。教师应当关注目前学生喜爱的潮流音乐,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音乐修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音乐涉猎范围,让学生对更多的音乐领域进行关注。
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 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够按照以往单一的评估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音乐成绩进行评估考查。教师需要将学生平常在课堂上的参与以及课堂表现纳入最后的评分体系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个人能力及音乐素养方面进行更加多样化的考核,使得最终的成绩能够真正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只有运用了良好的评估方式才能够在平常的课堂上对学生起到正确的督促作用,讓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音乐的学习才是最为高效和正确的。
总之,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乐趣,凸显音乐课程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改良,使得音乐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陈金芳.创新教学,唱响未来: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苑教育,2015(17):78.
[2]姚志细.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尝试[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7):32-33.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