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培养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小婷

  摘 要:调查证明,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再只是简单地教授数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教学。数学思维能力是人脑运用数学符号以及语言对数学对象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但是,由于数学在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思维能力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主要针对关于培养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探索
  数学思维能力是一种善于认识、客观发现规律和现象的本质、规律的能力,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核心。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动机无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关键。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科学施教,增强严密性、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疏密有致这几方面培养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数学思维能力定义
  数学思维就是用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思维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属于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此外,思维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不仅内容涵盖形状、对应、空间、方位、比较、分类等方面,还可以轻松地获得观察性的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等。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对策
  1.科学施教,增强严密性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因此,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必须与之相贴合。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否产生相应的反应,形成稳定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趋向,形成良好的循环状态,对其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位置”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可以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位置”两字,引导他们说出看到位置想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会说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列和行”以及如何确定组。从而使他们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循序渐进
  数学内容联系缜密,且环环相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根据学生的思维巩固深化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教学内容要围绕一个重心,根据这个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思维的迁移动机。
  3.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实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为学生讲以外,还应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的习题,以此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保持相应的稳定性以及持久性。此外,教师除了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应注重使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得到训练,从而使他们在训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在学习这节课后懂得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可以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上课之初,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一些课本内容,等学生对课本内容有眉目后,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思考这些问题,如,问题一:“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以及圆锥体?”问题二:“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区别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4.疏密有致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出示直观形象的画面,促使学生可以在形象的画面中对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在教学“圆”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以及描述和圆的集合概念,并可以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上课之初教师可借助PPT软件为学生出示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奥运五环、硬币、月亮、自行車车轮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这样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使其可以真正地融入教学中。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应注重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思维教学,因为这样既利于学生的致力发展,提升他们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刍探[J].成才之路,2018(18).
  [2]倪红梅.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3(2).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