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通关的报关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海关通关无纸化和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通关”平台建设进入一个全面深化的阶段,但是目前高校所培养的报关人才无法适应新背景下的通关要求,存在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通过对“互联网+通关”背景下报关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标准进行分析,对培养报关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 互联网+通关;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实训基地;网络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8-0121-03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raining Mode of High-skilled Talents under Internet + Customs Clearance//JIANG Wei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ustoms-free customs
clearance and regional customs clearance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 customs clearance” platform has entered a stage of com-
prehensive deepening, but the customs personnel trained by univer-sities are unable to adapt to the customs clearance requirements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t standards of high-skilled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customs clearance”, and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training high-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 Internet + customs clearance;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base; web top-quality curriculum
1 “互联网+通关”的科学内涵
2006年6月,为帮助企业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推动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导,杭州海关等12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浙江省大通关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成立。浙江省智能通关平台是一种“互联网+通关”新模式,它将通关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商报关、报检、物流、货代、贸易、仓储及海关申报搭建在同一平台上,与企业实现无缝衔接,协同作业;各类通关单证自动生成,数据自动智能转换与申报,真正帮助企业做到足不出户,轻松智能通关。
“互联网+通关”是指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网上进行集中申报,海关和商检等机构在网上进行审核放行,变现场“面对面”通关为网上“点对点”通关。目前,海关已全面实施通关无纸化,包括报关单、报检单、随附单据、出口报关单退税联、报关单的修改和撤销等业务已经全部实现互联网办理,对于低风险的商品可以在一分钟左右实现快速放行。在坚持“风险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的原则下,实现报关、审单、放行全面自动化,并进行全天候24小时放行,极大提升了通关效率。
2 “互聯网+通关”下报关高技能人才供给侧与需求矛盾
随着海关通关无纸化和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通关”平台建设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高技能人才的配套升级成为通关便利化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国家和社会对于高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然而浙江范围内出现高技能报关人才荒的现象,学校培养的人才往往只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普遍存在缺乏“互联网+”报关技能,守法意识不足,职业素质较弱等诸多问题,体现出教育供给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现状[1]。
报关技能欠缺,无法满足快速通关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关于报关课程的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学生来说内容烦琐,较为抽象,理解困难。部分高校虽然强调技能培养,但仍然以纸质的商品编码查询、税费计算和报关单为主。而目前报关岗位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报关信息的快速录入及外贸单据快速上载,并能在“单一窗口”系统实现无纸化查询、修改、撤单、查验、报检、舱单运输等一体化功能,从而面临学生的理论和技能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快速通关需求的困境。
守法意识不足,无法满足分类监管需求 为维护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安全及生产,履行所缔结和加入的国际条约的义务,国家对本国进出口货物设置外贸管制措施,要求企业在日常报关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应的管制制度,如禁止类的商品不能进出口,限制类的商品需要提交相应的许可证件。此外,海关系统综合企业信用、货物品名等各类风险信息,对报关单进行风险判断,对低风险的报关单实行快速审核验放,对高风险的报关单则进行重点审核查验,从而提升通关效率。但目前学校主要强调理论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岗位思政教育不足,导致学生守法观念淡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违规违法申报的情况,给海关监管带来极大挑战。
职业素质较弱,无法满足工作任务需求 目前,报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往往集中在报关代理企业,由于报关业务量大,企业通关速度要求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报关员必须具有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灵活应变、业务熟练、乐观好学等职业素质,才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软硬件的差异,无法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迅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增加企业二次培养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通关效率。 3 “互联网+通关”背景下报关行业高技能人才岗位标准
海关目前已基本实现“互联网+通关”,涉及报关申报、报检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许可证件申领、企业资质办理和查询统计等基本业务均可在互联网上实现快速办理。因此,新形势下的报关员应该是具有“高理论功底、高专业技能、高职业素养”的综合全面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培养的报关员不仅要具有扎实全面的报关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现代化的互联网通关专业技能、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必须结合“互联网+通关”背景下的报关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对报关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依照实际岗位流程作业内容,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2]。
目前报关的岗位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业务审核、报关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通关放行和核销退税等环节。每个岗位流程都具有严格的标准作业规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影响货物的正常进出口。因此,对于报关高技能人才培养来说,要对每个岗位环节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规范,从而适应现代化的快速通关需求。
业务审核 业务审核是指报关企业接受进出口收发货人的报关委托,合理审查出口单证,降低报关差错,提高通关效率,满足客户和海关需求。相应的岗位标准如下。
1)理论知识:掌握报关申报单证的三大种类,分别为报关单证、报关随附基本单证(合同、商业发票、装箱单等)以及报关特殊单证(进出口许可证、原产地证明、进出口货物通关单等)。
2)操作技能:首先,审核基本信息(经营单位有效期、品牌授予、法检数据等);其次,确认运输工具信息(船名航次、柜型柜量、截关期等);再次,审核报关单证,要求报关单证与報关随附单证保持数据一致,内容完整准确;最后,与客户确认其他特殊信息(申报要素、是否退税、境内货源地等)。
3)道德素养:未履行合理审查义务导致向海关申报不实,报关企业会受到相应的罚款、暂停甚至取消其报关业务资格。
报关申报 报关申报是指报关企业通过互联网通关系统进行电子申报,实现无纸化的快速申报。具体的岗位标准如下。
1)理论知识:掌握报关单的填制规范,特别是2018年8月1日以后,关检融合后新版报关单的填制规范。
2)操作技能:能够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实现快速准确地录单,并上传外贸随附单据,进行报关申报,并能在系统中完成修改和撤销报关操作。
3)道德素养:结合实际货物和外贸单据信息,实现“单单一致”“单货一致”如实申报,具备快速、准确、灵活、细致、耐心的职业素养[3]。
配合查验 海关为确定报关申报的内容是否与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相符,依法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查验,作为报关企业应当到场并配合查验。具体的岗位标准如下。
1)理论知识:掌握海关查验时间、地点、方法、复验、径行开验等基本知识。
2)操作技能:能够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查询货物查验信息,并能够准备查验资料(待查验的报关单、商业发票、正本报关委托书、实际货物的装载清单等),阅读“查验记录单”并进行签名。
3)道德素养:查验出现单货不符,货物将进行退关处理并进行相应处罚,作为查验员应积极配合海关人员的查验,了解和熟悉货物情况,如实回答查验询问,提供真实准确的查验资料。
缴纳税费 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海关总署决定从2018年11月19日起,全面推广企业税费的电子支付和电子打印改革。具体的岗位标准如下。
1)理论知识:掌握海关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基础知识。
2)操作技能:能够计算相应的税费,并能够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完成税费支付系统用户注册、三方协议签约和税费支付,打印相应海关专用缴款书版式文件。
3)道德素养:如实申报货物的金额,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税费,超过规定时间应缴纳相应的滞纳金。
通关放行 通关放行是指对进出口货物完成上述作业流程,允许进出口货物离开海关监管现场的工作环节。具体的岗位标准如下。
1)理论知识:掌握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及其他贸易方式货物放行结关的知识。
2)操作技能:能够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或电子口岸查询货物放行信息,办理进口货物提取和出口货物装运操作。
3)道德素养:及时和海关、港区、货代、进出口收发货人协调沟通,提升货物通关速度。
核销退税 核销退税主要是货物放行后的后续操作,一般贸易后期要进行退税,而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等货物则要完成核销操作。具体的岗位标准如下。
1)理论知识:掌握进出口货物核销退税的概念和意义。
2)操作技能:进行电子退税和核销操作,办理一般贸易货物退税,准备海关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增值税发票等资料;办理保税货物等特殊货物核销,准备进出口收付汇证明联、加工贸易手册等备案文件、报关单、外贸单据等。
3)道德素养:保证核销退税抬头、报关单信息、境内货源地、金额、增值税发票等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对于虚假申报骗取退税以及虚假核销偷逃税费的行会,受到相应处罚。
4 “互联网+通关”下报关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在“互联网+通关”的背景下,海关通关业务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息化集中办理,现有的教育模式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教育逐渐从旧有的局限和封闭走向开放和共享。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基于“互联网+通关”下报关高技能人才行业标准,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新形态教材建设、教学考核评价、实训基地管理、师资队伍配套等几个角度,对“互联网+通关”下报关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与探索。
教学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教学 以报关企业和报关员注册作为开端,对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等贸易货物分别按照业务审核、报关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通关放行和核销退税等几个环节来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实例训练商品编码查询、税费计算和进出口报关单填制等核心技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为本位。每一个项目又包括项目引入、学习目标、知识支撑、工作项目、操作分析、思政案例六个组成部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效结合真实案例开展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创新:运用“互联网+海关”教学方法 “互联网+通关”背景下,要求报关实务的教学也必须运用各类互联网教学工具,实现与报关实际工作岗位的高度融合。首先,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部分报关企业达成紧密合作关系,吸收整理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和借助企业“互联网+通关”平台,实现与企业一线的无缝接轨;其次,教学过程中也应借助“互联网+海关”工具,实现全程互联网化教学,从接受报关业务资料起,对于商品编码和批件的查询、“单一窗口”的许可证件申领、报关申报、查验、税费缴纳、税单打印、通关放行、核销退税等功能,能够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模拟教学,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度[4]。
新形态教材建设:开发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O2O学习的新形态教材 首先,建立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提供基本业务案例、学习视频、平台操作讲解、巩固习题等,为培养者提供在线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其次,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基础上,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新形态教材,教学内容中穿插各類视频资源、互联网通关工具、各类二维码,对操作流程和思政案例进行讲解说明,实现学生具备高理论功底、高专业技能、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考核评价:建立“理论+技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1)理论考核以客观题为主,主要包括对报关概念、海关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以及不同贸易方式货物概念、特点和通关流程对比;
2)技能考核以实操题为主,考核学生根据相关实例,实现真实、准确、快速通关能力;
3)职业素质则以报关案例分析题为主,着重对报关员职业法律规范和职业素养的考核。
根据考核评价结果,通过校企、行业合作的形式,对所培养的报关高技能人才进行认证,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实训基地管理: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配备相应的商品编码归类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仿真实训软件,实训基地参照报关企业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布置;拓展校外企业合作基地,使学生在校企合作基地完成企业文化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及轮岗作业技能培训,实现校企合作的双元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配套:强化“互联网+通关”师资队伍的配套 目前,报关师资队伍主要来自国际贸易专业,专业知识上并不全面,尤其缺乏报关一线工作经历,导致报关教学人才培养缺乏主要动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配套建设,安排专业教师要去相关报关物流企业进行报关岗位学习锻炼,并按照企业考核标准对教师企业实践情况进行业绩考核,使教师真正学习领会企业真实的操作技能。此外,要注重对教学及实践成果资源的转化和利用,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菊素.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7(29):20-21.
[2]李小娟.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J].成才之路,2015(5):30-31.
[3]南亲江,刘建明,王化旭.高技能人才内涵及其培养途径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0):68-70.
[4]李栋,王海军.“互联网+职业教育”视域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8(2):104-107.
项目来源:2018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互联网+通关’背景下报关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201803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分会立项课题(课题编号:GZYYB2018039)。
作者:蒋伟,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31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5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