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是不是能快速适应学校生活,不仅对整个学生生涯甚至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而本文将以大观量化心理学派的自我角色平台的理论观点以及家庭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从心理学的全新的角度来分析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角色系统的建构,并形成正向的角色偏好。这些思考分析的结果希望能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角色建构;角色偏好
  一、本课题研究意义
  (一)现代教育的要求
  传统教育模式,一是不重视家庭教育,二是家庭教育碎片化、随意性,目标性不强,不具备现代性、科学化,三是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割裂。现在,家庭教育受到重视,但是家庭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成长、成人方面不能说不使劲,但仍不得法。家长把孩子教育寄托在学校,问题学生,主要是成绩差的学生,成了家校双方关注的焦点,但力不从心,效果不彰。
  (二)教育者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践行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希望24公益热线的志愿者和接线员,不仅学生专线接到大量的学生来电,而且抑郁专线和防自杀专线,也有大批的学生打来电话,其中大多数是学业不良的学生,并且年龄渐趋偏小。热线依托的大观量化心理学派不仅对危机干预有深入的研究,对家庭心理学、学生心理学、教师心理学也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其理论和技术量化,可操作性强,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希望把研究结果大力推广,帮助更多学生、学校和家庭。
  二、界定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学业是指“学习的功课和作业”。学业不良学生是指智力正常,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成绩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水平,其成绩明显低于其能力应达水平,或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有些孩子还附带着一些行为问题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困扰着学校的老师,困扰着家长,同样也困扰着学生本人。
  (二)研究定位
  对于儿童学业不良现状的研究有很多,比如有的从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淡漠、学习意志薄弱、学习热情欠佳、性格不良、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有的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环境因素下手,有的从生理、遗传因素着力。本文所做的学业不良的研究,定位于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层面,把以上学生的现状作为现象和表象来探讨分析其根本的成因,了解学习背后的这个人在心理学上的意义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的任务。
  三、心理成因
  (一)大观量化心理学派对人的定义
  大观量化心理学派认为,人由自我和角色两部分组成。自我包括欲望和嫌恶,当一个人想着说着做着想不想、要不要、喜不喜欢的语言和行为时就处于自我状态。自我的欲望与嫌恶随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如果不加限制甚至因为成人的一些推波助澜的做法,比如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像小祖宗一样的伺候,什么都“尊重”他,那么他的自我就会像魔兽一样,越来越强大。而在自我成长与强大的过程中,我们的文明我们的社会文化会对自我进行管理和规范,分化出四个角色系统。包括家庭角色系统,学校角色系统,职场角色系统和社会角色系统。相对角色会对角色有要求和期待,角色就要面对该不该、可不可以、行不行的角色规范。
  (二)角色系统建构不成功
  每个人都由一个自我和四个角色系统组成,而一个学龄期的儿童由一个自我,一个家庭角色和一个学校角色三部分组成,这才是个體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完整的一个人。人的一生就是要在各个角色系统中扮演好他的多重角色,并让角色取得成就。低年级学业不良的孩子,其实就是这个还不成熟的人的三个部分混乱不清和角色系统建构不良引起的。家庭中,孩子的学务行为取代了家务行为,造成家庭角色的缺失。学校中,孩子的学生角色没有建构成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学务行为。
  四、教育对策
  (一)家庭角色系统对学校角色系统的迁移作用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里是儿女的角色,并且愿意当好儿女,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这两件事。在家庭中,儿女角色扮演与家务训练成为必修课,而这种训练最初是以游戏的形式诱导儿童参加,以快乐、成就感充斥其中,让儿童保持持久兴趣。家长认同他做的好,而且支持他肯定他,给他赞美甚至奖赏,让他在儿女角色有所成就。他就会有用相对角色管理角色的经验——他律,以及用自己的角色管理自我的经验——自律。他就会把接受他律和自律的能力迁移到学校角色系统中。
  (二)学校教育系统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孩子建构学生角色以及角色偏好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构学生角色,而且学生角色建构成功以后还必须建构学生角色的正向偏好。我是不是学生叫做角色定位,我是学生,那我是好学生,不好不坏的学生还是坏学生这叫作角色偏好。我们看到孩子的成绩、作业,看到他在看电视,看手机还是在看书,这个学生能不能主动学习,努力读书?老师教的再多的学习方法,给的再多的学习内容,他学不学?用不用?用多久?努力用还是随便用?这些都是表象,决定一个孩子学习动机的是他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偏好。教师要不断的强调学生角色规范,让学生切实遵守规范,从而增加学生角色的归属感,形成正向学生角色偏好。
  总之,以大观量化心理学派的自我角色平台为基础的系统教育理论,首次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贯穿起来思考并统合在一起,让自我和角色的成长这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建构角色系统,形成正向角色偏好,它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走出长期困境,开创出一条新的有效的国民早期教育之路,值得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去继续探索和践行。
  参考文献:
  [1]林昆辉.小团体动力心理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1).
  [2]林昆辉.家庭心理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5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