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朋立

  摘  要 在分析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方面的改进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实施。教学效果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 土木工程;基础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0-0099-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plans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 are put forward, and these are carried out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he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easures can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1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实施,沿线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优先建设的领域。相关国家间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亚欧非洲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能源管道、光纤通信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3]。与此同时,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各种复杂情况下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快速成为土木行业的中坚力量。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中面临的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根据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通过三年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案以培养应用创新型综合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系统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学科创新性和应用性能力的培养,满足新形势下对土木工程建设高级人才的需求。
  基础工程是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地下工程施工、基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既是对以前学过的力学基础课程和土木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工程地质等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总结与深化,也是检验学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更深层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实践和研究,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  近年来,在传统的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下,随着模块化、学分制等方案的实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被不断压减。基础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近年来,洛阳理工学院的培养方案调整中就不断被压缩,由原来的48学时压缩为40学时,最新培养方案压缩为32学时。为了满足视野宽广、有较广泛扎实实践工程知识的人才需求,除了最基本的基础工程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外,地基基础工程方面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必须了解,这无疑形成学时不断压减与教学内容不断扩充的矛盾。在有限的学时中,教师竭尽全力想把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加上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进度快,知识容量大,学生缺少思考和练习的时间,教学效果不佳。
  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获取新知识途径多样化,对于纯粹理论教学容易产生枯燥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对相对乏味的专业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5]。再加上基础工程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而复杂,且部分内容比较深奥抽象、計算公式复杂、计算过程烦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旧的理论问题还没有真正弄懂掌握,新的疑难接踵而来,学习兴趣消失殆尽,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考核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专业教育目标已转变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质量标准已由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素质型。而本课程考试的目标仍然停留在考查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注重知识的再现、复制。这种被动学习状态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基础工程课程成绩评定以期终考试为主(占60%),平时成绩为辅(占40%)。这种简单化的成绩结构不仅偶然误差大,而且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状况,改革这种成绩结构势在必行。
  理论与实践脱节  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但现在课程教学除了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外,没有实践教学,学生只有到大四上学期开始生产实习,才能到现场接触实际的基础工程,而这时距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时间较长,不少理论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更谈不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基础工程教学中必须实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互促互进,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3 基础工程理论教学模式改革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而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相互沟通,对专业知识内容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划分,将其整合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去,避免在不同专业课程中对同一内容进行重复讲授,从而占用有限的课堂学时。据此,将基础工程课程中的深基坑支护内容归入基坑工程讲授,将地基处理的有关内容归并入地基处理课程讲授等。
  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传统照本宣科式的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基础工程理论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基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用“问题导向,课前自学,课堂互动,课后反馈”来概括。
  将上课学生根据人数分为不同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五人左右。在每一次课前2~3天,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将学习内容知识点进行分解和提炼,然后将学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发给学生,每个学生在课前通过教材、微课、网络资源或者其他参考书目,对学习提纲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上课时,教师给出一定时间,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对学习提纲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完善确定提纲中每一问题的答案。经过思考和讨论获得的这种答案,不是教材上内容的简单罗列,而是学生对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认知和再加工。教师将提纲中的问题随机分配给每个小组,随机抽取小组中一个成员对本小组分配问题进行解答,如果该小组成员的回答不正确、不完整,可以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教师除了提问学习提纲中的问题之外,还可以针对该知识点相关知识进行追加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将相关知识联系为一个整体,构建理论知识框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详细点评和讲解,并对该组课前学习、课上答题情况进行评分,作为本次课堂该小组的评分结果。
  4 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基础工程应用性强,导致仅通过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部分浅基础施工工序不清楚,对深基础的一些原理不理解,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影响认识不足。为此,从2015年起,在基础工程课内增加工程实践环节,根据正在学习章节内容选取合适的工地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先后到深基坑开挖和筏板基础浇筑、桩基础施工等实际工程现场学习,使学生对基础工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不同基础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序的了解,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5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目标性课程考核必须为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为此,本课程改革后,评价方法不再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课程总成绩由依据课堂提问所给出的综合素质考评(40%)、期末考试成绩(40%)、上课出勤成绩(10%)和作业成绩(10%)加权评定。在基础工程课堂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上课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回答问题以及学习状态进行评价。这样把学生总成绩考核的最大部分分配到每次课堂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多元化成绩结构全过程考核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
  6 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通过三年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能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并能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锦艳,于志全.突出实践和创新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58-61.
  [2]杨冬英.“大土木”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83-85.
  [3]徐国光,李积珍,杨立峰,等.《基础工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9):213-214.
  [4]张艳美,杨文东,奕雅琳,等.基于工程问题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4):
  74-77.
  [5]刘涛.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養的基础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3):29-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6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