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雅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语文教学模式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创新与改革。这些创新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尤其是在习作方面,一直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使很多对习作有抵触情绪的学生逐渐爱上了写作,适应了新时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课程,也是学生开展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与开发潜力的必修课。小学生由于词汇、语言积累有限,大部分的作文能力都不是很强。那么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思维导图便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且十分有效的方式。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优化意义展开探究。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的性格,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想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到习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而思维导图具备图形与文字相融合的特点,能够指引学生思维与发展的方向,改善传统教学中对于写作内容和文字解说枯燥乏味的讲解,有效改善了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更有耐心和激情地投入到写作学习中去,不再将写作看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一种乐趣。
2.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低段的小学生刚开始学校生活不久,其思想还处于空白的状态,对于未知的生活与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正处于思维开发的最佳时期。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听话,认为只要孩子按照家长与教师的想法来做事就是好学生,严重限制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天真与活泼。思维导图的运用,则可以使低段学生在作文题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还能通过构建其内在的联系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混乱、结构松散的问题,从而让小学生的作文更具文采与生命力。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习作教学优化策略
1.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对于写作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的主要原因便是在写作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下笔,缺乏一个明确的写作思路。其实小学生的写作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小学生便会渐渐喜欢上写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小学生的写作思路,以具有逻辑顺序的树状结构呈现习作思维的过程,将其具体化、图形化,将整个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解决无从下笔的尴尬处境。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习作“写日记”这一内容时,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以“我的一天”为中心,让他们将自己一天中所经历的事情作为副标题向四周延伸,然后将每件事情的经过再依次向外延伸,最后引导学生挑选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如此,学生在进行习作练习时便不会不知从何下笔,也不会言之无物。一旦学生的写作思路顺畅起来,学生便不会认为习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从而消除对习作的抵触情绪。
2.运用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力
小学生在习作的练习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教材中的文章会写得这么好,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感情丰富,让我们会随着他们所写的内容时而哭时而笑,而自己写的内容即使自己读都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意义。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进行习作练习时总是以应付的态度去完成,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去凑字数,缺乏真情实感。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将真情实感投入写作中去。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我的爸爸》习作练习时,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以“爸爸”为中心,然后联想与“爸爸”相关的关键词与关键点,再展开思考与“爸爸”相关的事情,比如爸爸每天都会做什么事情,爸爸上班所從事的工作等等。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平时很少去关心爸爸每天会做什么,而经过仔细的思考与联想,学生才发现爸爸每天有多辛苦,每天接送自己上下学,然后急急忙忙地赶去上班,回到家还要做一部分家务,即使生病了也舍不得休息,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些理所当然的小事,但是却体现了爸爸对这个家庭、对自己深深的爱。当学生将这些事情利用思维导图一件件串联起来时,就深深地理解了父爱的伟大。当学生将这份爱运用文字表现出来的时候,文章便会具备一定的感染力,从而更能打动读者。
综上,基于思维导图的习作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消除他们对于习作的畏难情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质量与写作能力,优化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习作教学模式,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罗文君.“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
[2]王立根.思维导图: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