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减少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永军 安国芳
摘 要: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是目前低年级基础教学中广泛存在的教学难题。以校本课程在减少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简单对小学生课业负担来源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对课本教材进行有效使用,旨在对校本教程的设计和使用有所帮助,最终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业及人格的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小学生学业负担;来源;措施
由于我国国情较为复杂,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较重的压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家庭环境乃至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都是难以预计的。因此,如何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其自主性研制的、具有差异化的校本课程能在减少课业负担中发挥重大作用。下文将分为学业负担的来源分析和如何利用校本教程的具体措施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来源的简单分析
(一)外源性压力
1.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绝对性主体地位,学生以被动性听讲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教学容量较大的优势。但是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足。这对年龄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在传统课堂上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痛苦中被逼迫着听课。因而,这不仅降低了课堂实际效率,也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2.过分注重升学率的错误导向
从目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升学压力愈来愈有向低年级倾斜的趋势。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将升学看成是评价阶段性教育的最重要指标。诚然,升学的压力的确不可忽视。需要注意的是升学压力下的错误导向。在升学压力下,教学工作的重点会不自觉由培养综合能力向培养应试水平倾斜。在这样的标准下,题海战术就成了必然的选择。重复的、不合理的题海训练就成了学生的重压。
(二)内部心理压力
除了外源性的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样是不能忽视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心理和人格尚在发育阶段,且是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因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家长和老师过分强调升学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入学开始就背负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升学的重石始终压在孩子心头,让孩子惧怕甚至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二是现阶段的教学没有体现出差异,没有个性化的培优和补差策略。孩子没有对自己的长处和弱项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这就非常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二、利用校本课本减负的具体步骤措施
(一)对教材进行“深耕”
完全依照教材进行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校、班级的不同孩子的需求。学校可以组织教材研究团队,并且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现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最容易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把握。对教材做出适当的删减和调整,对例题做出适当的细化补充,针对学生的难点、学习瓶颈部分做出相应的补充和延伸。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个性化的、更精炼的校本课程的教材。
(二)开展探究性课堂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吸收传统课程模式的精华,剔除不足的部分。适当多增加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具体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课堂上要求学生多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探索难点。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补充。校本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进课堂,自然地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的能力。也避免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致使教师不明白学生到底哪里不懂,会的反复教、难点一笔过的情况出现。
(三)优化书面作业的结构
为学生减负并不是单纯地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而是要将不合理的调整为合理的,提升学习的效率。对年龄较低的小学阶段来说,书面作业的比例可以适当减少,加强动手实践和实验性作业。单纯书面作业的练习不利于该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深化,反而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性作业培养了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记忆,在实践中深化并灵活运用知识,减负的同时也没有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
(四)鼓励学生发展优势科目和兴趣爱好
校本课程的研发要制订一个鼓励孩子发展优势科目的计划。目前,学校和家庭的要求是让孩子每门科目尽可能一样的优秀,这既是不现实的,又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提高。在补足弱项的基础上,要适当地将精力集中发展优势科目,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对小学生来说意义是重大的。教师要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校本课程也要适当增加艺体科目的设置,一味地功利性追求孩子的成绩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更多的会产生消极作用。
(五)不断进行修正和创新
校本课程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断的实践和从实践中总结创新,是保证校本课程与时俱进满足孩子成长需求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永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要拥有创新精神,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三、结语
为小学生减轻学业负担,需要我们同时付诸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我们的努力不仅是为了眼前的进步,更是为了孩子稳定、可持续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健生,吴佳妮.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论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14.
[2]韩延伦,曹建新.关于中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地位的再认识[J].教学与管理,2014,19:1-3.
[3]谢翌,刘伟荣.关于校本课程实践的反思:基于江西省“校本课程实践总结”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10):3-13.
作者简介:马永军,1973年出生,性别:男,甘肃省平凉市人,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单位:崆峒区西大街小学,研究方向:如何利用校本課程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学业负担的研究。
安国芳,1979年出生,女,甘肃省平凉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崆峒区紫金城小学,研究方向: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学业负担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