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佩青
摘 要: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在直观教学、情境朗读、想象创造、链接生活等方面的努力来达到效果。
关键词:直观教学;朗读;想象;审美情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培养学生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审美的萌芽期,尤其是低段孩子,那么語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最重要的阵地,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努力:
一、在直观教学中呈现美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初期,对于直观的形象可接受程度较高。在教学《秋天》第一自然段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秋天落叶的美。我让学生欣赏落叶缓缓飘落的动态图制作成的视频,感受由落叶组成的美景。其实,落叶在现实生活中来说也许是再普通不过了,大部分孩子也不会觉得落叶是美的,但当我播放完视频,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时,学生有的说:“哇,太美啦,落叶随风缓缓落下真的很好看!”有的说:“原来落叶这么美,金黄金黄的。”这是对于落叶的直观欣赏后发现的美,与他们平时的落叶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多媒体的呈现,实物的展示等直观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的视觉美感得到了陶冶。
二、在情境朗读中感受美
情感体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朗读是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荷叶,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那么怎么让学生发现荷叶独特的美呢?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教师可以充分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其中的美。比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情境:(出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的图片)看,小水珠正懒洋洋地躺在荷叶上呢,假如此刻你就是小水珠,躺在这个又圆又绿的荷叶上,你有什么感觉?
生1:呀,好舒服呀。请生带着感受读。师再创情境:看,又圆又绿的荷叶,多么美丽的摇篮呀,小水珠,你躺在上面,是什么感受呀?
生2:荷叶真大,好像妈妈在给我摇摇篮,我都快睡着了呢。生带着感受读。师:现在你就是小水珠,请你加上小水珠的动作,躺在摇篮里来读一读。请全班女生齐读。
在不断的情境朗读中,学生感受到荷叶的“美”在于对水珠来说是摇篮,是美好的地方。对学生来说,荷叶成为夏天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所有的美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朗读中悄然而至,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荷叶的美,更是夏天的美。
三、在想象创造中发现美
想象是审美活动的灵魂,美育的重点就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课文上的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因此老师要做的就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使学生凭借熟悉的情境能够展开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
在教学《找春天》时,怎么带领学生在课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呢?画面的想象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3~7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伴着轻音乐,我安静地描述:“你听,春姑娘踏着轻轻的步子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小草迫不及待地伸出它的小脑袋,看看这美妙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孩子们沉醉在他们的想象之中,当我问他们,你有什么感受?有的说:“我看到小草用力地往上生长,多么令人惊叹,春天是有生机的”;有的说:“野花虽然只有几朵,可是颜色非常鲜嫩,有红的、黄的、橘的,春天真是太美了”。学生说完自己想象的画面之后,我相机让学生继续想象,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学生的想象大门被打开了,学生在想象创造中发现了更多关于春天的美好,真真切切发现了春天的美。这就是想象创造的魅力!
四、在链接生活中体验美
如果说培养学生审美仅仅停留在语文课堂中那肯定是不够的,将课堂链接生活,去真正地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才能真正拥有审美的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文里的怪石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惊叹于这样奇特的美景。于是,我让孩子走进生活,去翔安香山真真切切地感受家乡的“怪石”。周末两天,家长与孩子共游香山,孩子们亲身去体验,感受也颇多,这在周日记上足以体现。“香山的美主要在于古寺、古树、花海、奇石,太美了。”“石头虎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就像一头老虎虎视眈眈地看着你,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冲下来。”字里行间,孩子对家乡美景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这样的美只有真正认真去生活中发现,才能体验到美是真真切切地存在。所以将课堂链接生活去体验美,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去热爱美、创造美。可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一点一滴,积少成多。只有在语文课堂中下功夫,多创新,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美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玫瑰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3]郭成.美育心理学:让教与学充满美感与生机[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库沙耶夫.青少年审美教育[M].汤侠生,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张佩青(1994.5—),女,汉族,福建翔安人,本科学历,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语文老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