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出来,课堂教学中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使教学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需要在学校管理上进一步探索,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互联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线教育;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5-0018-02
1 前言
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紧接着,2014年5月30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这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发布之密集,足见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问题。那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应该如何有效提升地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呢?
2 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借力发力,适时启动学校层面的教师全员培训工程 在教育部《意见》《能力标准》《课程标准》等文件印发颁布之后,各地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如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立足本区域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实际,明确提出提升目标,即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体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再如甘肃省教育厅出台了《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在努力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工程,全面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要求全省中小学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中,明确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此为契机,适时在学校层面启动对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就会借力发力,顺势而为。
填补空缺,积极提倡教师铲除时空阻隔的“拦路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数字终端技术的兴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新方式被有效地创造了出来,教师跨边界、超界限的学习轻易地得以实现,铲除传统条件下时空阻隔的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已经具备充分的条件。事实上,学生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就需要打破时空的限制,而教师的学习也是如此。
近年来,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兴起,就对教师学习和掌握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方法产生巨大影响,做出了有力的示范。其表现在现实中的影响力不仅没有削弱生活的质量,而且有效地充实了生活,让中小学教师在手机这一方天地中寄托自己的职业渴望,获得教学的源头活水。为此,学校要提倡教师利用移动端电子设备,填补传统教育的空缺,积极参与在线教育,主动、灵活、有效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就在线教育来看,目前,在我国有庞大的市场。无论是网络学历教育、成人线上在职培训,还是中小学线上课内外辅导,都在“互联网+”背景下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可以说,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线教育也随之如火如荼地发展。通过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交流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国家已经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形象化的培训,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把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面对面培训的旧的培训方式,填补了培养创新型时代人才的技术空白。
与时俱进,与现代信息技术同行,教师在自我意识中也不能再以课堂学习的传授者自居,而应积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者、有效教学方式的实施者。教师要从传统课堂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转变为融入学生中“导学”、借助大数据“诊学”、隐于云端后“助学”[1]。其凭借的,说到底就是娴熟而从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发挥的,其实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优势。
敢于革新,鼓励教师主动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方法 概括讲,“互联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变革教育,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显示“互联网+”功能的强大,其关键在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接受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主动掌握“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方法,让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建构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便利的技术条件。
着眼于教师教学方法变革的培训,首先要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能力标准》《课程标准》实施递进式课程策略,分类、分科、分层设计提升目标,不断提升学校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融合能力。培训项目的开设要基于能力诊断、任务驱动、自主选学等板块,设计相应的研修任务与学科课程[2]。
其次,要结合学科特點提升课程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视频的制作、剪辑对渲染课堂气氛、降低教学难度、进行形象化教学不可或缺,应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绝技”;而在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中,绘图、制图、公式、符号、动态展示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显得极为关键。这样分学科、有针对性地设计研修目标,清晰研修路径,就能让研修方式变得简单,研修内容变得丰富,研修时间变得灵活,研修操作更为方便,研修效果更为明显。正因为占尽了便利,教师以此模式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实践任务也极为方便。 立足发展,长远看待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便利,这也是学校层面对教师进行培训的目的之一;教师的发展性培训需求也应该是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主要目的。这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乃至自身学习方式,才显得更为长远。为此,学校既要紧盯课堂教学的需要开展培训,还要立足学校与教师的长远发展开展培训;既要着眼于大多数教师的基本性需求来设计研修课程,还要兼顾教师个人的发展性需求来设计研修课程。
继《意见》《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之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不同维度规范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赋予教师教学能力的新内涵。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是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如通过培训让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态度、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实施和信息化教学研发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毕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教师通过培训实现技术促进型学习,而且教师通过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在实现教学资源与过程有效管理的同时,以支持自身科研工作与专业发展。
优化结构,营造人人乐学、创新巧为的培训环境 在学校中,由于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同、信息化水平不同、年龄及学历层次不同,造成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提升全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要面对学校教师中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或年龄段教师选择一些培训内容。比如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以“三通两平台”的使用所需为目标,培训其掌握必需的教学技术手段;而对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的教师,就要从更高的层次,培养其制作微课,实施翻转课堂,进行校本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开发;对学校管理层,从电教负责人、教导主任、副校长到校长,都要优先抓住创新引领群体,进行业务与管理方面的培训,不仅让他们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且在學校层面能够起到关键的有利于助推提升工程的决策作用。
另外,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等,都是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专业化对象和意见扩散群体,通过对他们的培训,帮助、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作用和意义也不容忽视。这样就兼顾到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路径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就能采用针对性很强的提升策略,优化培训结构,营造人人乐学、创新巧为的培训环境。
为此,通过培训优化教师结构,营造年轻教师、老教师人人乐学、创新巧为的培训环境,对于更新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变革教师培养模式、开发面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微课与翻转课堂以及各类实践性课堂等,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这一途径,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应用技术能力,就能与建设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培养环境一致起来,通过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课教室、中小学远程教育实验室以及学科教学资源网等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平台,为优化教师结构、营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而创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提升条件。
参考文献
[1]荣曼生.继续教育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3-36.
[2]陈建平,程思岳,范新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互补性”远程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4(6):18-20.
[3]张屹,刘美娟,周平红,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8):2-7.
[4]冯智慧.“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5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