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差异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世界篮球运动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选拔机制的问题也存在后备人才训练方面的问题,通过对中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得出:探索提升我国篮球运动的水平,促进篮球运动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美国;篮球;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6.026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短板,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完善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后备人才的相关概念定义
   后备人才是指将具有良好运动潜能的少年儿童进行训练,提升他们的专项运动能力为实现其运动价值打好基础。通过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能够对该项运动数年后国家的运动水平的推升起到重要作用。机制就是对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制度的总称。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指对具有篮球运动潜力的青少年在所在的设置机构、划分权限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总称。
  2中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体育方面一直借鉴前苏联的训练模式,采用举国体制的形式进行训练和选拔人才,在一定的阶段这种训练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以及篮球运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训练方式带来的弊端正在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达到一定阶段之后竞技水平出现瓶颈,难以继续提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很大原因在于培养模式过于重视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训练,忽略了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运动员的文化课程的学习,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教练员在进行技战术的安排和布置的过程中运动员对于教练员的战术意图领会不够,在比赛中战术难以进行和实施,影响了比赛的结果。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訓主要依托于学校和各种社会篮球培训机构,学生在学校进行篮球技战术的学习与训练,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比赛对学校中的教学与训练进行检验,通过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对优秀篮球后备人才进行选拔,这种选拔模式相对于我国的体校选拔模式具有选材更广,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更高的优势。在大学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通过美职篮的选秀进入职业赛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战术能力和水平,实现人生价值。
  3中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差异性
  3.1训练指导思想方面的差异性
   建国后百废待兴,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体育运动的发展,我国照搬前苏联的训练模式,遵循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在训练的起始阶段这种训练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体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于是这种举国体制的训练模式和指导思想得以在我国保存。美国对于篮球的定义为游戏,认为篮球运动能够带给人快乐,在运动中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乐趣的意义大于一切,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篮球运动得以在群众中普及并不断的提升和完善。
   在举国体制下这种指导思想在一定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种训练指导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在训练中单纯强调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于长时间采用相同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甚至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大大降低,在这样的前提下想提升运动成绩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3.2招生制度方面的差异性
   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主要存在于体校中,体校依托学校对具有运动潜力的学生进行选拔,进入体校后进行相应的运动项目的训练,这种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训练的人才储备量不足。很多家长不希望将孩子送往体校,因为在体校中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样学生在走入职业后其后续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容易走入死胡同,影响学生后期的发展。
   美国篮球的训练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在美国中小学的篮球训练主要是通过社团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放学之后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组成相应的团体,进入相应的培训机构进行训练,这种形式的训练能够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进行训练,家长不必担心篮球训练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最大化的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这种模式能够最大化地保证训练人数,将有潜力的学生尽可能地进行挖掘。
  3.3学训矛盾的差异性
   我国的篮球后备人才主要存在于体校中,在体校中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运动能力的训练,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出现很多体育运动学校为了增加训练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出现一天三练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的运动学校中是一种公开的秘密,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年龄段相对较小,在训练中将大量的精力用于训练中而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即使学生能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进入职业队的赛场后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高水平的比赛中遇到技战术方面的问题,对于复杂技战术的理解不到位而影响比赛成绩,这制约了运动员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反观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在学校进行,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篮球的训练时间具有严格的限定,学校的训练时间不能够超过限定的标准,否则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例如美国大学生联赛是向职业赛场输送运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NCAA中对学生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的文化课成绩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是不能够上场参加比赛的,如果学校想蒙混过关一旦被发现,学校有可能面临取消比赛资格的风险,在这样的风气下所有的学校对于学生文化课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他们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定义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这样即使学生不能在体育上有所发展,但仍能够通过所学的专业找到相应的工作。   3.4培养方向方面的差异性
   我国运动员的培养方向主要是通过训练提升运动技能进而能够为省、市乃至国家荣誉而战,即参与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赛。这种培养方向相对较为单一,即参加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得到认可。在这样的整体目标下,学生和教师在训练中培养的方向主要体现在训练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其他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够,导致学生的发展容易出现瓶颈。
   美国对于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运动获得乐趣,有能力和条件的学生通过运动获得相应的成就,不能在运动上获得成就的通过所学专业找到相應的工作。美国在学校中对学生的培养是以文化课程的学习为主,运动是学校培养的一个方面,以运动为基石,保证学生通过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5后勤保障方面的差异性
   我国的篮球后勤通过国家拨款的形式进行,各级省市自治区对相应的运动学校进行定期的拨款,保证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顺利进行,在进行比赛的时间段对附属的运动学校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运动学校通过比赛将训练的情况展现出来,为自己的省市争光,这种形式的后勤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衣食无忧,能够专心将精力用于比赛和训练中。这样的形式在一定阶段也受到过争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体育的进一步理解,这种形式的后勤保障制度甚至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借鉴,如在伦敦奥运会中英国借鉴我国的此项做法,在一些相对较为冷门的项目中实施这种后勤保障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美国篮球的后备保障系统主要是通过学校自给自足以及通过社会捐赠的形式进行。美国的名校大多是私立学校,学校通过对学生征收一定的学费,并将学费进行相应的整合,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这是学校资金来源的重要一部分。另外还有一些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会通过捐款的形式回馈学校,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和运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学会回馈、学会分享。
  4结论与建议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后备人才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建议通过对篮球指导思想、招生制度、学训矛盾、培养方向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研究,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我国篮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斌.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5(3): 71-73.
  [2] 潘前.美国青少年篮球竞赛体制主要特点初探-以德克萨斯州高中篮球联赛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 2010,14 (1) : 96-99.
  [3] 杨慧迎.中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异同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 12) : 34-35.
  [4] 国家体育总局. 2009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部分汇报提纲[R].2009(12).
  [5] 吴晓强.中国现代篮球运动创新体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6): 117-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1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