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其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对此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展开全面分析。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一、 前言
  对于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知识点,并通过小组交流,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演绎推理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个性、语言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二、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较之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依然是教师主讲,学生听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这也造成了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学生会感觉数学学习枯燥、无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2.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受中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综合素养培养。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更加重要,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3.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课后评价不太重视,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需求不太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良好发展。
  三、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 创设趣味化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知识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指引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趣味化故事:有个贪心的地主,他将长是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长工,但是他又想在长工身上获得更多的利益,他就对长工说在这块地的一边加宽4m,在另一边减少4m,这块地的面积和之前一样大,你继续租这块地,租金也不变。长工听后觉得地主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这时长工的邻居告诉长工土地的面积实际上减少了,长工非常疑惑,大家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吗?在课堂上,教师以这样的小故事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探究问题,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学生根据新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就会发现,原来土地的面积是a2,后来的土地面积是(a+4)(a-4)=a2-16,比原来少了16m2。
  2. 创设生活情境
  对于数学知识,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指引学生结合生活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影响。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正方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想要送妈妈一块正方形的丝巾,在超市购买丝巾时,感觉丝巾“不太方”,这时超市的收银员拿起丝巾沿着对角线对折,看两边是不是重合,然后又沿着另一条对角线对折,发现完全重合后,告诉小红丝巾是正方形的。如果是你,会利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丝巾是正方形?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中,可以引出问题“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学生会尝试探寻各种证明方法,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 科学引导,积极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各种鼓励性语言的应用,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指引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类比探究活动,类比主要是根据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推测在其他方面也有相同、相似的地方。类比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体现出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给出学生一组式子:2a+3=0,3x-5=0,-32x+7=0,学生对这组式子进行观察,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到是一元一次方程;接着教师给出学生第二组式子:x-4>25,-23x>40,3x<2x+1,2+x3≥2x-14,学生在观察这组式子时,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第一组式子,分析两组式子的共同点。学生经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特点: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最高次数是1,同时不等式两边都是整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学生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就有更深的认知,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三) 练习巩固,提升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练习题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练习题既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法,又是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重要体现,同时适当的练习还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在实际中,初中数学教师在設置练习题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很容易掌握新内容,但是也有的学生掌握速度相对比较慢,因此,练习题设置要具有一定层次性,要兼顾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   初中数学教师要意识到,一节课讲解的知识点虽然比较有限,但是练习题的选择却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题,尽量在减少学生课后时间的基础上,达到巩固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变式题训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探究能力。
  例如:如下图1所示,△ABC和△ADE都属于等边三角形,BD和CE相交于F点,证明:BD=CE,∠BFC=60°。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这道题目,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完成,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这道题可能会比较简单,但是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这道题的难度正好,他们既能通过这一练习题来巩固学到的知识,又能获取学习喜悦感。为了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给出其变式训练:
  如图1所示,△ABC和△ADE都属于等边三角形,BD和CE相交于F点,试求证AF平分∠BFE。
  这一变式训练,较之上面的练习题,难度加大了很多,学生需要在上述练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变式训练的实施,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锻炼。结合上述例题,过A点做AM、AN垂直于BD、CE,由于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同,则AM=AN,由于Rt△MFA与Rt△NFA全等,则推断出AF平分∠BFE。
  (四) 反思评价,强化认知
  反思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有极大帮助。对于数学学习,其本质是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反思则是思维形成的主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习过程、学习状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在实际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开展评价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如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通过合理的评价来增强学生探究欲望,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探究,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合理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引学生在探究中实现提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伯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7(25):20-21.
  [2]沈琼.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18(35):280.
  [3]陈苏琴.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32):19.
  [4]金超.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7(5):182.
  [5]顾超.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1):84.
  [6]刘春景.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7(12):88-89.
  [7]叶锋翔.浅析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J].新课程,2017(3):62-64.
  作者简介:
  柴彥,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初级中学;
  李金桥,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