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各学科教学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也从中获取了更多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全新的学习体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应该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此,主要结合教学实践,从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想象,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培养,迁移训练、最后的巩固提高这三个环节展开讨论,提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具有初步的运用基础知识能力及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不断地开展阅读兴趣教学,重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断地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同时还需要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工作中,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运用新的学法获取知识。
一、 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孩子想象力
任何事物的学习如果有了兴趣的刺激,就会产生无限的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自身才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学习新知识,那么如何鼓舞、唤醒或者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这种兴趣呢,就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手段。首先可以从教材方面着手,从学习的内容考虑,根据课文实际的表达内容和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此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生也可以根据创设的情境来走进文本,比如在讲授《草原》一课的时候,课前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教师可以通过先用多媒体课件的模式来展示不同的草原风貌和美景:洁白的羊群,蓝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草原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提示学生发现“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些美景都会让学生产生诸多的新奇,在播放美景的同时教师可以跟随课件的跳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跟随作者脚步闭眼想象,仰望高不可及的蓝天、纯洁无瑕的白云,环视四面一尘不染的绿草、连绵起伏的小丘,注视身边移动的羊群、静立的骏马,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入情入境,感受千里之碧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了生机勃勃。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段,这样就如同课件的配音一样,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情境体验,自然而然地就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对草原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感性认识。在教学喜迎远客这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迎接远客的有哪些人,他们的年龄、穿着是怎样的,并想象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感受现场气氛的热闹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对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可以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这有利于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形象,并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 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新課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考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建议。比如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先采取默读然后大声朗读的模式,重点是强调读的重要性,采用“初读-批注-解读-再读”的全新模式。在《穷人》一课中,读第1到7自然段环境描写部分,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沉重、紧张,为体悟文末最终的轻松与快乐打下基础,也为读好下文的人物心理与对话做好铺垫。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的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接下来再采取“精读—批注—内部讨论—整体汇报”的模式,让学生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自己试读,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读出人物的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朗读。朗读的形式力求多样,必要时教师要发挥范读的作用。人物对话教学,可采用分角色、师生合作、同桌合作朗读,还可以删改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词、省略号等来与原文进行比较朗读,启发学生体会原文中语言描写的妙处,理解人物对话时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形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悟和知识的积累部分。
(一) 通过阅读感知,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
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架构很多时候需要从不断地阅读感知中逐步地获取,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去操作、探索感知不同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对于所学的知识才能有更加深入的巩固和消化。比如在讲授《夏天里的成长》一课的时候,围绕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教师可以从三个部分来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的探索。一是抓住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在夏天里长得快,变化大的特点;二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马路也在夏天里迅速地生长;三是引出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课文以描写为主,语言优美,表达富有特色,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是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二) 小组分工讨论,共同探索新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部进行前期的讨论和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小组的模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地加强各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人公的作用。小组的讨论学习,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彼此之间的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一些重难点划分,然后由小组内部先进行讨论总结,对于不同意见的要鼓励大家积极发言,然后再通过具体的讲解来破解学生心中的疑惑。比如在讲授《少年闰土》一课时,在感受相处的情味,品读讲新鲜事的闰土,感悟闰土的形象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作者,现在让你选一件事去体验,你最想和闰土去做哪件事?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在学生的讨论中,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又如在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1. 我那时并不知道那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 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2.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3.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让学生与合作组讨论:从这一连串的“不知道”中,让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对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的遗憾,以及对闰土无忧无虑、丰富多彩、欢乐刺激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三、 迁移训练,不断的巩固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归纳为将所学的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迁移运用到其他新的情境中,以此来巩固和提高所学语言知识。
(一) 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可以在借助课文知识的同时进行自由发挥来扩展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体会文字中的情趣和情感,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授《竹节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亲自动手做做竹节人,或者以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玩具,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又如在《少年闰土》中,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总结文章通过四件事塑造了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然后让学生选择印象深刻的一個人,通过事情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巧妙地实现了写法上的迁移。
(二) 重视不同的训练方法,加强语言运用
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变式训练的模式教学,以此来提供学生语言的理解、运用和积累,不断地引导学生扩展自身的思维意识。比如在表达:我的妈妈很辛苦。另一个学生可能只会将“妈妈”换为“爷爷或者爸爸”等,这种思维定式往往会影响很多其他学生。此时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启发,比如“谁可以将妈妈的辛苦进行详细的描述等”这种思维的扩散就非常有趣,让整个话题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就会不断地扩展思维,不再局限于更换名词,而是去扩散想象如何表达“辛苦”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都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变式训练,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教师的这种点拨训练过程非常有效,可以更好地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加强自身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创设不同的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迁移并实践所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语言阅读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应该积极地做好引导工作,重新确立学生的主导学习地位,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为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慧,邵长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32-133.
[2]王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8(34):132-133.
[3]卢晓惠,李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7):61-63.
[4]孙继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18(5):30-31.
[5]雒贵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8):128-129.
[6]董淑红.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1):153-156.
作者简介:
蔡顺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