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深入改革新课程,高中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是重点探讨对象,它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其中如何提升并发展思维是重中之重,它可以影响学生正确思维品质发展的方向。教师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课堂教学
   学生的思维培养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这一关键时期。高中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其中如何提升并发展思维是重中之重,它可以影响学生正确思维品质发展的方向。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思维品质影响深远,对学生文学思维形成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是该学科素养的具体化,表达出该学科的价值观。教师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思维品质的关系
   (一)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该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学生不断学习后慢慢形成的价值观念以及正确思维品质。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定为四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指的是学生逐步学习积累后可以理解文字特色规律并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2)思维发展与提升,指的是通过运用语言获得形象思维并发展逻辑思维以及辩证思维、提升灵活性以及独创性等思维品质。(3)审美与创造,指的是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审美意识以及对文学的鉴赏等,并在此过程逐步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4)文化传承与理解,指的是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特色文化,开阔文化视野,热爱国家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并弘扬。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是综合性课程,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十分重要。
   (二)什么是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也称智慧品质,指的是个体在思维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每个人的思维品质表现具有差异化,优秀的思维品质来自优秀的逻辑思考能力。思维品质包括六个方面:深刻性、独创性、系统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敏捷性。众所周知,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文化素质教学、语言文字运用紧密相关,因此语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更是要求重点发展学生素质教育,所以老师要以德树人,用科学方式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价值取向。而学生要全面发展,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三)二者关系
   从基础教育角度来分析核心素养与思维品质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相互紧密关联的,其次思维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最后二者相互促进,提高语文素养,思维水平也随之提高。核心素养发展过程是层层递进的,它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1)双基层,含有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存在于最底层;(2)问题解决层,主要内容为培养学生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存在于中间层;(3)学科思维层,是一种科学思维指向,存在于最高层。思维品质发展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生在老师教学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品质。综上所述,语文知识水平以及思维品质凸显语文核心素养,彼此息息相关,相互成就。
   二、思维品质培养必须符合课程标准
   高中教育一切準则要符合新课程标准,遵循科学教育规律。对于学生在思维品质方面的培养,要贯彻课程标准原则,把学生看作主体,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良好的思维离不开老师教导,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营造积极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思考与探究,从而提高自我思维能力。
   (一)教育理念要符合语文课程要求
   一般来说,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包含四种:一是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二是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深层次的改革;三是加强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四是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但从目前情形来看,大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只看重分数,侧重于强化基础练习和提高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因此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层面自主性培养的问题。该传统教育理念存在部分弊端,阻碍了学生自主发展,因此,只有高中教师的教育理念符合高中课程要求,指导学生培养思维的发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二)教学规律要符合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虽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育内容偏向训练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要根据教学规律,既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又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必对单篇局部内容分析过度,而是要从整体方面来看,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与理解,让学生能结合书本理论和实际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三)课堂教学氛围营造
   许多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者负责直接讲述内容,缺乏与学生有效互动。该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不能开阔他们的思维,导致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经常没精打采,注意力下降。本文认为老师要转变教育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一起讨论,把握课堂节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良好教学氛围可以保持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从根本上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思维水平。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学生的关键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增强,而该思维能力也是提升思维品质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理解技能。根据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深入性、灵敏性、活跃性、驳斥性与创造性五个层次的思维能力,五种能力之间相互渗透、逐渐深入,同时要求学生主动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复盘,提升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一)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语文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后,教材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含有特别的意思,尤以课文中的关键性词句为代表,深入学习关键性词句可以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提升学生主动运用语文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更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深刻性思维方式。
   1.关键词的剖析
   教师与学生共同选择课文关键词,同时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解读课文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把课文本身作为出发点,以关键词的表达形式为基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关键词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对上下文进行整体的理解,通过关键词引领该课文的主题学习。
   2.逻辑的连贯
   语文课堂天然地要求教学中具有连贯的逻辑,但是教师应当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课堂都使用同一种逻辑形式,基于课文内容不同产生的不同的逻辑形式恰恰为每一节课堂都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逻辑的连贯性要求教师在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不同而在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期间提出具有差异性的提问。
   (二)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文学质量都普遍较高,在用词和造句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简练的同时精准表达作者情感。学生在深刻性思维得到锻炼后,已经有能力对课文产生一定的独特认知,但是因为思维敏捷性的缺位,就很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在现有的知识框架内建立新的体系,无法把过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新学习的知识中。
   1.追根溯源
   所有的事物客观上都存在着发展的历程,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从表面到本质去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本质上认清课文表达的内容。这种由表及里的能力需要的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积聚文学素养,更需要长期地积累思维品质意识与探究习惯。在探求问题的本质后便可精准把握问题的特点和解决办法,在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体现思维的价值与能力的提升。譬如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替换,让学生体会如何学习与思考。
   2.聚合抽象
   聚合抽象作为一种锻炼思维能力的方式,是把概括的思维变成详细的思维方式,以概括的思维在课本中来回穿梭,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锤炼,让学生在面对大量的资料时可以从容地进行归档与清理,归纳得出材料的共同特征,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认知知识体系及其内部逻辑。例如,教师可以在诗词课堂中要求学生主动思考意象词的内涵,在从概括到详细的过程中了解诗人所希望表达的思想内容。
   3.问题引导策略
   学生要有自主的判断能力,必须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思维,才能拥有良好的问题导向能力。学习在本质上来说是一件具有相当大自主性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导向下,才会拥有动力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培养该意识一方面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锻炼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本领,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自身发挥主动性,对过往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
   (三)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力,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相比知识而言,想象更为首要;想象可以为知识插上飞翔的翅膀,推动知识的不断增加与前进。诚然,良好的教育不能没有批判性思维,但是仅靠批判性思维却无法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品质。因此优秀的思维品质必然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驳斥的基础上革新,在革新中表现独特。只有学生充分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学习,才能在成长中演绎不平凡与精彩。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离不开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如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视听资料、音乐或者文章当时所处的时代状况概述等,以主动而踊跃的态度把学生吸纳入其创设的场景中,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2.引导想象,训练创新思维
   有一位伟人曾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是劳动创造性的源泉。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充分深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偏离主题中心思想和关键内容的前提下鼓动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项体系性工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综合运用各类途径来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具有深入性、灵敏性、活跃性、驳斥性与创造性五个层次的思维能力,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不断施行、持续探求。
   参考文献:
   [1]蓝寿军.思维发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J].语文天地,2017(6):21-22.
   [2]盛宏.“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探析[J].新課程(下),2018(10).
   [3]陈旭强,蒋晓燕.打造语文思维课堂,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关于高中语文学科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分析思考[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11):64-65.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