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模块,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是诸多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而阅读对写作的促进性决定了“以读促写”的落实势在必行。因此,从协调讲读与写作、重视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落实多元化写作评价三方面对如何利用以读促写,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写作水平
在初中语文学科领域,阅读与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拓宽写作的视野,还能够借此掌握一些优秀的写作手法,获得一些写作经验。但是,当前初中生所呈现的写作水平整体较为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在于教师的写作教学缺乏一定的思路和创新。所以,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应该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实现以读促写。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协调讲读与写作
(一)先讲读后写作
先讲读后写作指的是教师先进行阅读教学,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这种写作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从而让学生在比较模仿中对一些表达技巧进行自主训练,这对于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适当让学生对优秀的阅读文本进行模仿,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读让学生读懂原文,再引导学生去感悟原文的优美之处。在这一基础上,学生的语句、语段等方面的能力都将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两三事》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的同时掌握本文中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前期的讲读,以确保能够在后期的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初读,并想一想文中所描述的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品质,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就学生所讨论的内容进行了讲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文章中对叶圣陶先生宽厚人格和治学严谨方面的表达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以该篇阅读为范本,来写一篇作文,方向主要是写身边爱的人或者尊敬的人,而学生也在仿写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边讲读边想象
我们都听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句话,那么它的基础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实际上,学生在真正深入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能够了解到语言的妙处,还可以感受到情感的诉说方式,而这一过程往往是靠想象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讲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促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逐渐渗透到文本之中,这对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与写作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还应该重视讲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确保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时刻将学生的阅读和思维结合到一起,进而促进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的过程中,考虑到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所以为了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将讲读与写作进行了结合,尽可能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写作。在讲到描写紫藤萝瀑布的部分,我一边朗读一边让学生闭上眼想象紫藤萝的静态和动态画面。之后,我询问学生在想象中有什么样的感受,而学生则积极性十足地回答出了“看到了美丽壮观、色彩分明的藤萝画”“看到了花朵绽放的形态”。显然,边讲读边想象的形式不仅让学生领会了作者的意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改写、扩写、续写或者创意写,从而顺利过渡到了写作训练中,实现了“以读促写”效果的最大化,进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重视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一)以精講传授技巧
精讲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精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阅读中的写作方式,还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素材中所包含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进而在不断吸收与内化中提高写作水平。所以,为了能够发挥出“以读促写”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借助对阅读文本的精讲来传授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优秀文本,若能将这些文本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必然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去进行主动的鉴赏和分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和掌握优秀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进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要想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教师就不能忽视对相关阅读内容的精讲,只有让学生了解到范例中的写作技巧,才能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应用到写作中。以《老王》为例,为了在精讲中渗透写作技巧,我在课前便确定精讲的重点,一个是文中对老王善良的描写,一个是文中对自身感情和观念的展现。对两个重点的解决将直接作用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更加了解应该如何去刻画人以及如何去表现自己的感情。所以,在上课后,我首先为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也就是深入文本找一找描写老王善良的句子,并标出来。一段时间过后,我依次对学生所标出的句子进行了精讲,并以提问和互动的形式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了善良往往体现在一些细节上,进而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所在。
(二)以泛读积累素材
初中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无话可写,或者在写完之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不论是哪种情况,其原因都在于积累不足,这意味着任何形式的写作都需要充分积累进行支撑。所以,为了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以弥补学生在自身生活阅历上的缺陷。广泛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写作素材,这对于奠定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泛读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素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和阅读笔记,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稳步提升。 每一次的泛读课我都会提前做好准备,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一个读写课上,我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将提前准备好的阅读文本进行了分发。在这一基础上,我鼓励大家在阅读中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读过的篇目的优点,从而使学生在相互分享中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并在相互交换阅读中拓展了知识视野,并从中有效积累了写作素材。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写一写阅读计划和阅读笔记,并在每一次写作中尝试将自己的收集的内容应用进去,从而有效提高了初中生写作水平。
三、落实多元化写作评价
(一)师评精准指导
教师评价是所有教学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具权威性的评价,对于学生的针对性改进与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评价与指导。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作文评价的方式逐渐变得更加精准,相较为简单的书面评价,公开的指导更能够发挥出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几篇典型的作文进行展示、讲解和指导,并鼓励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典型的作文既包括闪光点,又包括缺点,当教师将这些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更加重视,这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稳步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次作文评价中,我提前挑选了几篇作文作为精讲的重点。这批作文的主题是“抒情”,也就是锻炼学生的抒情能力,但是从结果来看,很多学生的“情”都往往浮于表面,很难让人有共鸣。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将其进行了显示,顺利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了作文内容中。之后,我先让学生对作文进行了观察,随后以互动的形式对作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精准的指导。在一篇名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作文评价中,我指出了作文有一种杂乱和空白感,并利用标出的一些句子向学生说明了原因,也就是过于重视对父母的同时叙事,而忽视了对重点事件的凸显,也就是没有真實的例子让人们感受父母之间爱的不同。通过对不同作文的精准指导,学生不仅对如何抒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生评自我提高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评价能力,相较于教师评价而言,学生的评价往往更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所关注的点有很多是教师所关注不到的。况且,班级学生较多,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对全体学生的针对性指导,而生评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还可以让大家在互相评价中杜绝同类问题在自己作文中的发生,且能够将其他学生作文中的优势为己所用,这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每次进行生评我都会将学生进行分组。所以,在一次作文评价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后,便要求大家互相读作文,并与对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意见。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家在评价他人作文时往往比自己写作文还要认真。在这一阶段,我适时融入了各个小组中,并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进行了观察和指导,从而在增强学生评价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作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生评,学生往往能够更为清晰地感知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在写作上的差异性,更能够在评价中汲取影响,强化认知,这对于初中生自我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以读促写是新时期教学理念下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当代教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阅读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天福.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9(12).
[2]王艳红.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5).
[3]王秀娟.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策略实施探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2018.
[4]常荷颖.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8.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