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搞好初中语文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在语文国学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以核心素养为指针,以富有特色和创新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开发;体会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是国家倡导的,校本课程是富于地方区域的课程,是对国家教材的补充与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在国学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学校以核心素养为指针,要富有特色和创新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根据学校与学生实际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创建出富有本校特色的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材。
   一、国学资源在育人功能上的文化自觉性认识
   价值理论的直接教学在增大个体品德学习的成效和组织新的品德典型层面起着特有的作用。在教育人的作用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首先具有形成道德意识活动形式和趋势的资源功能特征,这是祖先的精神遗产和个人经验的凝聚。作为心理形态的道德原型,通过先天的限制和后天的建构与统一,我们可以完成自己的继承和发展。例如,范仲淹在《登岳阳楼》中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使得他的主体价值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资源中显得不可替代。而道德价值的作用也可以在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例子中引用,例如,仁慈的人爱他人,不做他们不想做的事,不把自己不想做的事强加于别人,并为别人做好准备,实现他们的目标,等等诸如此类。而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利益关系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社会问题,博莱斯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由此可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途径是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及其思想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超越时代的价值认同,吸收其本质,抛弃其糟粕,再结合时代的特点和艺术理论的需要,努力实现传统汉语学习资源教育功能的现代转型,增大学生的历史文明认识和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意识。
   二、创新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模式”不是僵化刻板的公式,没有适用于任何范围的“万能公式”。教师须认真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之长,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走一条适合自己教育教学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即创新型教学模式。钱梦龙说过:“我反对程式化,但是并不反对一定的模式。”当既有教学模式已不适时宜时,必须打破既有的固定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解性” 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基于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新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构建高效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校本课程的模式创新上,坚持新课程理念,着力体现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对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在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体现核心素质在教学中的渗透。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成绩,这是应试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知识获取,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将教育评估纳入此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看作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正式的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应设计一定的教学内容,以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对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思考
   校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创新设计源自于专业课程内在的文化属性,同时,这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阶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无穷的思想动力,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永恒的生命源泉。在教育领域,语文的教学应该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传统文化,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生命本质是代际传承,教书育人。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道德思想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道德规范,它具有传承性、普遍性和超时性,其实质是汉学资源在中国校本课程建設和发展中的转化和创造过程,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对人类有益、对社会发展进步有帮助的一面发扬光大。
   国学资源课程应该由学校、学生和教师的需求自然产生,并继续发展成为独特而有意义的课程。它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协调整个育人的功能,而不是形式主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通过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诵读中明德修礼、扬荣拒耻,获得道德熏陶、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大脑的质层和核心层,产生开慧益智的功效,实现学生潜能的开发,从而造就出具有道德心灵和慧智头脑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冯红果.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牛乾坤,张玉红.我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文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5(07)
  (甘肃省秦安县王铺镇郭集初级中学
   甘肃  天水  741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0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