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的主题进展与热点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采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分别以作者、机构、区域和关键词作为变量对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研究进行知识图谱绘制。数据分析显示:国际上,在高校创业课程领域具有突出影响力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等,这些国家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创业课程研究;国外高校创业课程核心研究机构包括卢森堡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等,国内研究创业课程的主要阵地为浙江大学;在研究热点方面,国内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而国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业课程与创业意向、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创业课程的核心知识库建立等方面。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课程;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89-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创新创业型社会将是全世界的共同诉求。2015年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双创”政策和文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大力支持各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一时掀起了创业教育热潮。但在创业教育提出之际,“如何教”以及“教什么”成为其落实于具体实践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有必要对创业教育的载体——课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高校作为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催化剂,是创业课程实施的最佳场所,也为创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有利环境[1]。近年来,国外众多高校纷纷着手开展创业课程建设,并积极探索与社会要求、学生需求以及自身国情相吻合的创业课程体系。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对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研究的进展与热点进行量化研究和比较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成熟。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比较,首先要分别对国内外文献数据进行搜集。本研究中,国外高校创业课程研究的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平台中的SCI-EXPANDED和SSCI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8~2018年。按自定义检索式TS=(entrepreneurship*or entrepreneurial)AND(curriculum*or curricula*or lesson)进行检索,在限定语言为“English”,限定文章类型为“Article”的情况下,共检索得到397篇文献,剔除无关结果后最终得到96篇有效文献。国内高校创业课程的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以“创业课程”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在选定时间跨度为2008~2018年,期刊来源为SCI、CSSCI和核心期刊,检索共得267篇文献,在筛选、剔除其中无关结果后共得167篇有效文献。
  在搜集到所需数据后再采用研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本文以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分别对所搜集的WOS和CNKI数据库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基本内容进行分析,繼而通过词频分析法分析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高频关键词,以此挖掘近年来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主要前沿主题。
  二、研究基本情况分析
  对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是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研究前沿与进展的前提和基础。采用Cite Space软件分别对所搜集的CNKI和WOS数据库文献进行作者、机构和国家的合作网络分析,以此确定国内外在高校创业课程领域进行研究的高产学者和机构,以及国际上在该领域承担主要研究工作的国家。
  (一)研究作者分布
  任何一个领域,其发展和创新都需要核心骨干人员的引领和推动,在学术领域,则离不开核心作者的学术贡献及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对领域内核心作者及其主要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在Cite Space软件中,以“作者”为关键节点,分别对CNKI和WOS数据库所搜集的文献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显示,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最高发文量为3篇,所有作者的中介中心性均为0.00(见表1),这表明当前该领域主要文献作者在领域内尚未形成广泛的影响力。为对此现象作出进一步解释,本文以表1中的作者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发现10位主要作者的发文领域主要集中在创业和创业教育方面,对创业教育的载体——课程的关注度较低,从而导致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研究缺乏核心作者的引领。
  (二)研究机构分布
  研究机构作为研究者的聚集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前某一领域的主要研究阵地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进一步构建新型研究合作模式,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对所搜集的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文献进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后发现,当前国外在高校创业课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包括卢森堡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西班牙昆卡UNED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以及南非瓦尔理工大学。其中,卢森堡大学的中介中心性最高,为0.13,其余节点的中心性均为0.00,这表明卢森堡大学在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最高,引领着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并且,通过知识图谱中各节点之间的连线情况可以看出,卢森堡大学与埃塞克斯大学、昆卡UNED大学之间,彼得堡大学与佛罗里达大学之间均存在合作关系,但尚未形成较广泛的合作网络,因而有待进一步构建核心机构群。与国外相比较而言,国内研究机构在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影响力相对较小。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国内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机构的中介中心性为0.00,尚未形成相关的合作网络与核心机构群。
  (三)研究区域分布
  以“国家”为节点类型对高校创业课程研究进行合作网络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揭示当前国际上在高校创业课程领域有重要研究影响力的区域及国家。通过对WOS数据库中所搜集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美国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最多,共39篇,中介中心性为1.21,其后为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见表2)。在表2中,中心性数值的大小代表着重要性程度的高低,数值越大,重要性程度越高。因此,在高校创业课程研究领域,美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这四个国家均具有突出影响力。   国家对某一研究领域的贡献程度与其研究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美国成为高校创业课程研究领域辐射作用最广的国家,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最早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且发展最为完善。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美国的创业课程研究更为成熟,因此也成为了其他国家借鉴学习的范例,其中典型之一便是英国。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英国也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创业课程研究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研究热点比较
  对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首先要分别明晰国内和国外在创业课程领域研究的具体热点问题。在Cite Space软件中,通过对某一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出现频次以及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进行统计,并将关键词的频次大小和聚类关系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可以清晰地揭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因此,利用Cite Space软件分别对所搜集的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把握该领域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以此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一)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对CNKI数据库中所搜集的167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1),图中节点圆圈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呈正比。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及中心性进行梳理、整合和排序,获得频次相对较高的关键词(如表3)。这些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但为了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需将高频关键词与关键词聚类相结合,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因此,在获得关键词共现网络后运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4个聚类标签,分别为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高职院校。综合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中心性以及形成的共现聚类分布来看,近年来国内高校创业课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业课程的体系建设。
  我国创业教育于1998年起步,至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摸索前进历程,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践、逐步发展,以探索与中国国情及教育体制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模式,并试图在高校中构建成熟的创业课程体系。在已有关于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中,研究者多关注于创业专业的设置、创业课程的开设、创业课程目标的定位以及具体的教学模式探究。
  1.创业专业设置
  构建并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是高校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而在高校中设置与创业相关的学科或专业是促使创业课程体系走向成熟的关键途径和保障。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创业学科或专业逐步完善、成熟的基础上开设创业课程,以此保障创业教育的实施质量。当前,国内已有高校设置创业学系或创业相关专业,但为数较少,大多数高校主要是将“创业”设置为学生可自主选择的第二专业,或是将其附属在商学、管理学等一级学科之下,缺乏专门培养创业人才的机构和体制。由此,诸多研究者就高校创业学科及专业的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其中包括专业的设置领域以及相应的配套师资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当前高校“创业学”学科体系已初具雏形,并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在创业学科体系下设置了相关课程。但“创业学”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論基础及实践经验支持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因此,在探讨如何构建、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加深“创业学”研究,为创业教育提供成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着重考虑创业学科和相关专业的设置问题,在开设创业专业或学科时需对社会需求及学校师资设备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量,以此保证创业课程的有效开设,全面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2.创业课程开设
  “开设”意为设立、设置,创业课程的开设意即创业课程的设置,是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最终成效。在高频关键词中,“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美国高校”以及“深度融合”等,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课程开设”这一研究热点。
  在国内已有研究中,研究者对创业课程开设问题的探讨主要围绕以下两条路径:一是在借鉴国外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实际开设问题提出相关改进策略。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美国高校创业课程的开设经验最为成熟,我国多数研究者均将其作为创业课程开设研究的参照蓝本,主要探讨美国高校创业课程的开设类型以及开设路径,以此借鉴吸收、扬长避短。二是基于国内高校创业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从而不断改善创业课程开设现状。但国内相关研究殊途同归,其目的都在于促进国内创业课程体系的科学化。
  创业课程的具体开设既要考虑创业对象间的差异性来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匹配性的创业课程,也要根据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综合设计多元课程内容,以构建完整的创业知识体系。而在国内高校的具体创业教育实践中,尚存在课程针对性不足、内容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从而导致国家在高等创业教育领域有所投入却难显成效。因此,国内研究者提出要学习美国课程开设经验,根据对象的不同特征设置差异化创业教育内容,即根据课程对象的学习目的、创业心理以及家庭背景等差异,设置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此外,还应采取措施丰富已有课程体系,在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中设置创业通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创业实践知识等综合性知识,并将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深度融合,以此解决创业课程模式和内容的单一问题。
  3.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的第一要素,既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起着决定性作用,又从根本上影响着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在高校创业课程研究中,研究者对创业课程目标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反思当前创业课程目标所存在的问题,二是提出基于“创业核心素养”目标建设创业课程。
  就目前高校所开设的创业课程而言,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课程目标较为单一,并且缺乏清晰的目标定位,这与高校教师及管理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偏差密切相关。当前一些高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企业家培养或是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设置课程时往往局限于经济管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故而导致创业课程目标偏离学生、社会的创业需求。因此,有诸多研究者提出,要明确创业课程目标定位,清晰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界线,根据学生需求、社会需要以及资源现状等来制定多元创业课程目标,并以“创业核心素养”为指导,全面涵盖学生的创业知识、能力和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领导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以及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4.教学模式探究
  一直以来,有关创业教育的教学都被公认为是创业课程设计的有效途径[2]。当前,在创业课程教学领域,国内研究者主要探究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国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在教学内容层面,研究者主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开发。目前,国内较多创业教材均来源于国外经典教材翻译,与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并不适应,使得我国创业教育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为提升创业教育实效,建立科学的创业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开发符合中国学生认知的中国特色创业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和高匹配性。在创业教学方法层面,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依托于课堂教学,辅之以课外创业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等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创业的内在实践特征,从而导致学习者在创业课程中仅习得了创业理论知识,却难以形成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针对国内创业课程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研究者提出应借鉴哈佛大学的创业课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和“做中学”。这两种方法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被公认为是成熟的创业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3]。此外,也有研究者在分析国外其他各高校创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综上,为扭转国内创业教育的低效现状,应着手改进现有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将国外成熟的创业教学模式引入国内高校,打造全方位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学模式,全面实现创业教育目标。
  (二)国外研究热点分析
  与国内研究热点的分析步骤相同,对WOS数据库中所搜集的9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2)以及关键词频次表。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及中心性进行筛选和梳理,获取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如表4),再将所筛选出的关键词与运用LLR算法所得出的关键词聚类相结合,获得近年来国外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对高校创业课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课程与创业意向研究
  对国外创业课程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筛选、排序后发现,在16个关键词中有4个与创业意向相关,分别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意向(Intention)”、“态度(Perspective)”和“成功(Success)”,这也反映了高校创业课程的开设与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态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高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性别、家庭支持、文化背景、心理接受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等,这些因素均与学生的创业意向呈正相关[4,5]。但除了受个体自身因素以及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外,也有研究显示,学校开设创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创业态度和意向产生积极影响[6]。Arranz Nieves等也在研究中发现,创业课程以及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态度,但同时却降低了他们的创业能力和意向。因此,建议高校应提高自身创业培训水平,并辅以充足的课外措施和课程支持,以此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向的提高[7]。此外,高校创业课程及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在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意向方面存在影响,有研究显示,创业课程教学以及课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结果[8]。除了创业课程是否开设,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对学生的创业意向存在影响。有研究者以南非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为样本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学校所开设课程中的创业内容影响着学生的创业态度、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自我效能[9]。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动机,保证其创业结果,需在考虑学生个体、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类课程和课外创业培训活动。
  2.创业课程与可持续性发展
  在对国外创业课程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研究者在关注创业课程、创业教育本身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将研究点转向创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提出要通过创业教育、创业课程的实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观点最早于1987年在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WCED)的布伦特兰报告中被提出。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害后代能力的情况下满足当前自身需求的发展[10]。在人类面临诸多挑战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并被纳入到各项国际和国家政策文件当中,目的就在于增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能力。
  就創业课程与可持续性发展而言,目前研究主要关注两点:一是基于可持续性发展设计创业课程。例如,欧洲“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能力”项目采用参与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设计可持续性发展驱动下的研究生创业课程,在该项目的基础上有研究者通过案例研究将可持续性发展驱动下的创业课程设计为社会学习过程,并构建了相应的创业课程体系[11]。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创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要将可持续原则纳入创业课程当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12]。这也体现出当前研究的第二个关注点,即开展创业课程对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其中既包括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促进整个国家及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具体表现为创业课程的开展能够唤起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冒险倾向,使其具备一定的成就需求和动机,引导其成功走上创业之路,从而以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升社会整体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作出一定贡献[13,14]。
  3.创业课程中管理因素设计
  在所呈现的高频关键词中,“管理(Manage
  -ment)”和“管理教育(Management Education)”均具有较高中心性,这表明国外研究者对创业课程中的“管理”因素持较高关注度。其中,“管理”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课程中管理类内容的增设以及对创业课程的质量管理。
  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课程目标决定了具体课程内容的选择。就个体层面而言,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思维,使其能够成功走上创业之路。但除了创业能力和思维外,有研究者在将创业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比较后提出,创业课程的要旨在于使学生具备商业管理知识,养成相应的管理技能[15]。因此,依据这一课程目标,高校在设计创业课程时除了要考虑与创业专业相关的内容外,还需考虑管理类内容的增设,要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以此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拥有一定的商业管理技能,从而更能满足创业实践的能力需求。同时,为了实现创业课程目标,保证创业课程实施效果,除了要对课程内容本身进行完善外,还要对创业课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对课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并建立、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为创业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并从根本上推进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创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建设
  课程内容作为课程核心要素之一,是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的,并决定着课程组织、实施的最终效果。在数据结果所显示的高频关键词中,“知识(Knowledge)”和“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表明了当前高校创业课程研究对具体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的关注。
  知识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是衡量课程完整程度以及质量水平的关键标准。在创业课程的相关研究中,有诸多研究者就其知识基础进行探究,以此为创业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例如Hans Landstr等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创业领域的“知识生产者”进行定量研究,指出“创业”这一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向正式化方向发展,并逐步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知识以及专门的知识库[16]。创业领域核心知识库的建立有助于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核心知识库通过为课程体系提供知识基础,使课程体系建设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完善创业课程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已有文献提出与创业课程相关的概念框架,以此丰富创业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使其组织更为高效。如,Pittaway等人提出创业课程学习概念框架,使学生在创业俱乐部等课外活动中通过做中学、错误学习等方式获取创业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创业态度和能力,以达成预设的创业课程目标[17]。由此可见,创业课程中的知识和概念框架研究分别从课程内容和内容组织角度推动着创业课程内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三)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
  在分别对国内外创业课程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诸多差异。对热点研究主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其概括为宏观专业、中观课程以及微观教学三个层次。再以课程要素为比较维度,对三个层次的主题进行划分,进而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总结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主要研究内容的异同(如表5)。
  1.宏观层次:专业、领域研究
  在创业课程的专业设置层面,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普遍将创业课程设置于其他学科专业之下,例如在商学、工程学、计算机学等学科专业下开设创业课程。在“创业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前,这些学科专业作为创业课程开设的平台,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条件,从而保证创业课程在高校中的有效落实。而不同之处则在于,国外创业专业设置较之国内而言更为成熟,诸多国家地区已将多学科附属下的创业课程独立化,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存在;而国内虽已出现“创业学”研究,但仍处于起萌芽阶段,并且创业课程研究至今尚未形成完备的研究体系,在当前高校中仍存在课程界线模糊等问题。
  除了专业设置的差异外,国内外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也存在诸多差异。总体而言,国外创业课程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研究者既关注创业课程内部体系的完善,也关注高校创业课程的开设对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对学生的创业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影响。而国内研究者在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中,所涉及的范围较小,主要关注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尚未将视角延伸至创业课程的外部意义层面。故而,就宏观层面而言,国内在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要在逐步将创业课程独立化的基础上加深“创业学”研究,不断创新高校创业课程研究视角,以此促进创业课程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化。
  2.中观层次:课程设置与完善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四大要素。在分别对国内外创业课程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后发现,两者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两个层面存在较大差异。
  就课程目标而言,当前国内创业课程存在课程目标单一以及定位模糊等问题。在已有研究中,研究者提出要以创业核心素养为指导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思维。而国外研究者在创业课程目标的相关研究中则主要强调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以创业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个体、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国内创业课程目标主要倾向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带有个体价值取向;而国外课程目标则更为广泛,既包括个体发展,也包括社會整体的发展和延续。由于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因而,国内外创业课程在内容层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内创业课程偏重于创业知识的传授,包括通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等;而国外创业课程在关注知识获取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但国内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都追求差异性原则,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在创业课程研究中多借鉴国外经验,并将外来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予以应用。
  3.微观层次:创业教学与学习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途径。相较于宏观的专业研究和中观的课程设置而言,教学则属于微观层次。在国内外创业课程领域研究中,创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研究均占有一定比重,但国内外研究的关注点存在一定差异。国内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教学层面,研究者在探究创业课程教学时主要关注当前高校中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单一化问题,提出要进一步设计本土化教学内容,并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国外高校实践经验,实现方法的多元有效性。而国外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创业学习方式的探讨上,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或文献综述等方法构建了创业学习概念框架,并在确定创业学习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活动方式,以提高学生创业学习效益。此外,国内外创业课程研究在所关注的主体层面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国内研究注重教师的教学,而国外研究注重学生的学习。这一差异比较对国内未来创业课程研究而言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即在创业教学研究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通过研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业素养的学习方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创业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位研究者对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但都是从创业教育这一总体宏观视角出发,尚未将研究焦点下移至创业课程领域。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其研究概况及热点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国内创业课程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提供相关经验与建议。通过可视化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及对国内创业课程研究的未来展望。   第一,就研究方法而言,国外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偏向于采用案例分析及量化研究等实证方法,例如采用问卷法调查创业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创业意向及能力的影响程度,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课程构成要素,构建创业课程体系等,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更具科学性。而国内在研究创业课程时多偏向于政策分析或理论探究,并且有诸多研究是通过分析国外创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来为国内创业课程的开设提供建议,这些均停留在理论文本层面,较少从国内创业课程实践出发进行案例探究分析,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创业课程研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并且难以形成本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课程理论。
  第二,就研究空间分布而言,美国、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等国家在高校创业课程领域均具有突出影响力,已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并成为其他在该领域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国家的效仿典范。在这些国家中,发挥主要研究力量的均为高等教育机构,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西班牙昆卡UNED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以及卢森堡大学等,这些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研究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促进学术的交流与引进,从而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创新发展。
  第三,就研究的主题分布而言,国外高校创业课程研究涉及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内部行为感知、可持续性发展、核心知识库构建等多个主题,研究视角不再仅仅停留在创业课程建设本身,而是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挖掘课程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而国内的研究主题较为单一,例如创业学习、课程体系、生态系统、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学等高频关键词均可纳入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这一个主题。鉴于此,国内高校创业课程在研究主题层面仍需进一步挖掘,以不断扩大领域研究的覆盖面。
  总之,当前国内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尚未成熟,诸多研究者均在分析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创业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进国内创业课程的发展和完善,但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未能与中国实际深度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因此,国内创业课程未来研究需着眼于中国学生的实际需要、国内高校的已有资源以及社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等,增强创业课程本土研究,建设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能够真正引导高校学生创业的实践型创业课程体系。此外,国内高校创业课程研究也要关注合作机构网络与核心机构群的建立,通过合作研究不断提高创业课程研究的创新性,扩展创业课程研究的外延意义。
  参考文献
  [1] Wadee Ahmed A,Padayachee Anshu.Higher Education:Catalys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or...Are We the Weakest Link?[J].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2017(02):284-309.
  [2] Ramsgaard Michael Breum,Christensen Marie Ernst.Interplay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Forms: A Case Study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Settings[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2018(01):55-64.
  [3] 刘志.哈佛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历程与经验[J].教育研究,2018(03):146-153.
  [4] Sher Ali,Adil Sultan Ali,Mushtaq Khalid,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of Agricultural Students[J].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04):943-947.
  [5] Bandera C, Eminet A, Passerini K, et al. Using Mind Maps to Distinguish Cultural Norms between French and United States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8(02):177-196.
  [6] Shirokova Galina,Tsukanova Tatyana,Morris Michael H.The Moderating Role of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Offerings and Student Start-Up Activity: An Embeddednes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8(01):103-130.
  [7] Arranz Nieves,Ubierna Francisco,Arroyabe Marta F,et al.The Effect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nd Competences[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7(11):1979-2008.
  [8] Luis Vazquez Jose,Lanero Ana,Gutierrez Pablo,et al.Fostering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University:A Spanish Empirical Study[J].Transylvanian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1(32E):252-276.   [9] Matsheke O,Dhurup M.Entrepreneurial-related Programmes and Students' Intentions to Venture into New Business Creation:Finding Synergy of Constructs in 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2017(02):259-283.
  [10] Fairer-Wessels,Felicite Ann.Fostering Sustainability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in South Africa:Selected Case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ity in Business and Science,2013(01):28-34.
  [11] Jan Cincera, Petra Biberhofer, Bohuslav Binka,et al.Designing a Sustainability-driven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as a Social Learning Process:A Case Study from an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Alliance Projec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2):4357-4366.
  [12] Michelle R,Oswald Beiler.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inciples into the Civil Engineering Curriculum[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5(03):1-8.
  [13] Irfan Hameed,Muhammad Babar Khan,Atif Shahab,et al.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UAE)[J].Sustainability,2016(12):1-23.
  [14] Michela Piccarozzi.Does Social Innovation Contribute to Sustainability? The Case of Italian Innovative Start-Ups[J].Sustainability,2017(12):1-28.
  [15] Pardede Eric,Lyons Judith.Redesigning the Assessment of an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in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gree Program:
  Embedding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Practi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12(04):566-572.
  [16] Hans Landstrm,Gouya Harirchi,Fredrikstrm.Entrepreneurship: Exploring the Knowledge Base[J].Research Policy,2012(07):1154-1181.
  [17] Pittaway L A,Gazzard J,Shore A,et al.Student Clubs:Experiences in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15(3-4):127-153.
  Abstract: Using Cite 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he author, organization, region and keywords are used as variables to map the knowledge of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in local and foreign literature.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r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abroad are  the University of Luxembourg, Sain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of Russia, the University of Essex in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Zhejiang University holds the main position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Internationally,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Spain and France have outstanding influence that leads the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worldwide. In terms of research focus, local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while oversea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re knowledge base of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research focus; visual analysis
  (責任编辑  陈剑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0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