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把道德與法治教材纳入教学实践部分,其教学实践的基础是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基于此,初中道德法治课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3-0091-0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立足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方向
布鲁姆强调:“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课本中的具体内容制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兼顾到学生的价值观养成,从而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必须在备课前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应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涵盖的知识点梳理出来。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问题。在本内容的教学中,确定的知识目标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看待网络社交、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语言等网络附属品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网络的利与弊。这样的目标能够让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这个传播媒介。应该说网络给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网络资源是复杂多变的,作为中学生们应该提升自己的分辨能力,能够正确的抵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就能让学生形成遵守网络规则的良好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合理的利用网络这个媒介。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2 精选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而典型案例是学生感兴趣的,因为典型案例往往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珍视生命》时,就选取了“云南大学杀人案”进行教学: 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杀人案件。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刑侦结果显示,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的同学。于是2004年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据报道,马某与几个被害人并无很深的矛盾,都是因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酿成大祸。这样的案例与本课的话题高度的契合,从而突出了“敬畏生命”意识对于做人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发学生们的关注兴趣。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学生获得知识是通过形象与直观来了解生活的。所以,情境教学让学生产生鲜明具体的形象,感知现实生活,从而带动理性的思考。教学中教师要呈现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的生活事例出发,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把抽象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变得形象具体,进而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时,就创设了城市中的“共享单车”引发的“诚信危机”这一热点情境。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生活中共享单车遭到破坏?怎样改变这一现实?这样的问题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涉及到今天学习的诚实与守信这一内容。接着追问:“共享单车引发了社会的诚信危机,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造成的不良影响。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实践证明,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整合课程资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我们知道,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努力的让教学回归生活。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拓展课程教育资源,既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不能就某个方面进行,需要有机的整合教学资源。教学中通过与其他学科中有很多有益的资源进行借鉴和整合,从而达到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这样做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有利于促使学生品质和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不同民族的衣食住行》时,教学前就布置学生预习所学内容,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各个民族衣食住行方面的信息。从不同的地理位置、个具特色的服饰、不同的饮食习惯等反面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完善对本课内容的分析,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高尚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转变观念,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的真谛,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以最后的方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
[2] 俞美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3] 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6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