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院校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陆薇
摘 要 通过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得出工科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医工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使学生全面深度掌握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适应影像专业发展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院校;医工结合教学模式;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9-0127-03
1 引言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常见专业,学生通过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学习,毕业后在各级医院影像科从事影像技术操作和影像设备管理工作。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医学、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一个专业,除了基础医学课程之外,医学影像专业课程中涉及多门工科课程。如何将医学课程和工科课程有效融合在一起,如何提高影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发展医学院校中工科教师队伍,都是医学类院校面临的问题。
2 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工科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来源 医学类高职院校招生属于专科批次,招生录取不分文科理科,学生高考成绩参差不齐,尤其是理科成绩普遍较低,大学期间工科知识运用能力欠缺。
教学模式 医学类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侧重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医学类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譬如护理、口腔、临床、中医等,学校有比较成熟的师资队伍,去完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和普通医学类专业不同,所开设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还包括多门工科技术课程,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都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但无论是工科教师队伍,还是实验室的配置,医学类院校条件比较薄弱,医、工技术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医学影像专业无法较好地发挥医学院校优越的资源,学生也难以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施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本着培养专业医学人才的方针,为满足社会对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工科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主要专业医学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在校两年,共四学期)。除了表1、表2所列出的主要课程,还有组胚、病理、内科、英语、体育、思政等基础课程。
通过表1、表2的数据分析可得,在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工科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所占的科目和时间相当,工科教学跨越了学生在校理论学习的全部时间,即使在第五、第六学期的临床实习阶段,工科知识也频繁使用。表2的影像专业课程中,包含大量的表1中的工科课程内容,表1的工科课程也是在医学前提下开展的,所以医学理论和工科课程的渗透结合变得尤其重要。
4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实施办法研究
工科课程课时分配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可以熟练操作使用CR、DR、CT、DSA、MRI、PET、B超等影像设备,并可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日常保养、参数校正、一般故障排查和维修等。要想实现上述内容,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组成、原理、电路内部结构,在完成理论教学的情况下,增加工科课程的实训课是非常必要的。以“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为例,在现有实训前提下,拟增加18学时实训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表3所示。
其他工科课程同样增加相应实训课,合计增加工科实训课程90学时左右;在实训课增加的基础上,理论课也应相应增加。以每学期17教学周计算,每周拟增加工科课程三学时,一学期增加51学时左右,两年在校时间共增加200学时左右。
这样的学时分配会使学生在理工知识掌握薄弱的情况下,对工科课程的掌握更加牢固,更能熟练驾驭各种医学影像专业设备。
教师队伍建设 工科教师队伍是医学类高职院校比较薄弱的环节,以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影像专业为例,全职、兼职工科教师只有四名,应当继续引进工科研究型人才,吸收新的力量,壮大高职类医学院校的工科教师队伍,丰富教学形式,以适应学校全方位的发展。
现有教师学历偏低,应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历,学校给予一定的学费奖励,以提高教师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除了学历,教师职称的评定也应该受到重视,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教師申请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跟紧专业学术研究的潮流,使教师逐渐从纯教学型向科研型转换。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专业相关的医学知识,拓展自己领域的知识面,可以以进修、听课等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可针对某一学科到专业医学院校影像专业进行进修学习,这种进修形式比较有目的性,学习周期短,学习效果好。另外,教师可每周互相听课2~3次,如影像专业医学类教师应当学习相应工科课程知识,工科教师学习相应的影像医学类课程。还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外出调研、参观学习、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素养。这样可以在以后授课过程中更充分地实现医工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的良好状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加连贯,对影像技术专业总体知识框架掌握得更好。
工科实训室建设 以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医学类专用实验室颇具规模,总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影像技术实训室器材包括心电图机、B超机、X线机、CT机、核磁共振等,但这些设备只是初步应用在影像检查技术实验中,在工科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应当有效管理、科学设置、挖掘潜力,增加操作性、设计性实训项目,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技术水平。还可适当增加电子电工实训室、数字电子实验室、模拟电子实验室、常规X线机维修室、DR维修室、CT维修室等实训室,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放大电路等基础工科内容熟练掌握,对X线机的整机电路、CT整机电路等影像设备的组成电路原理有一个整体的布局认识,并能做出故障判断和基础维护,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医用影像设备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预测
医工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两年期间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可以达到以下水平:
1)拥护党的方针路线,具备信息化办公、外语实际应用的能力;
2)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诊断原则及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4)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维修方法;
5)为学生工作后参加放射技士、技师的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6 结语
在AI高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施医工结合教学模式,提升了工科教学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地位,适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为影像技术专业在AI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从当前形势看,工科教师在医学院校中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工科实验室建设耗资巨大,在医学院校中适用专业相对较少,医工结合教学还面临很多问题。在以后的专业建设中,医工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还要在社会、学校支持下,在全体教师不断努力下才能得以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郑万挺,曾碧新,黄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工”互融特色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2):76-77.
[2]盛治进,常春,陈凯华,等.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医体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3):121-124.
[3]张莉莉.医学院校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189-191.
[4]姚俊红.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科实验室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1(6):49-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3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