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舞蹈啦啦操乐感训练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啦啦操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现代体育运动,背景音乐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啦啦操的背景音乐动感十足,动作干脆,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在中职学校舞蹈啦啦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旋律及音乐赏析能力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及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相关舞蹈动作,并最终顺利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舞蹈啦啦操;背景音乐;乐感训练
  一、 熟悉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与舞蹈的认识
  啦啦操是在音乐伴奏下开展的一项声形结合、观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是将音乐、舞蹈、健美操、体操等艺术与体育运动形式完美结合的结果。舞蹈啦啦操则是啦啦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啦啦操中的背景音乐与舞蹈动作本身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乐感培养通常涉及节奏和旋律两个方面,舞蹈啦啦操本身就是伴奏音乐与舞蹈动作两者间的结合,伴奏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被自然的带入舞蹈动作当中,而舞蹈动作则将伴奏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一名有着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基层体育教师,笔者认为,舞蹈啦啦操动作连贯与否、动作幅度大小、舞蹈动作的快慢等都与伴奏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有着直接关系,正因两者之间存在这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教师才更应该重视舞蹈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一) 让学生认识音乐节拍,用心感受音乐节奏。在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应将节拍知识给予学生系统地讲解,为培养学生的节拍分辨能力奠定基础。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之后,通过音乐的反复播放,使学生逐渐熟悉并分辨伴奏音乐当中的不同节拍,并能根据伴奏音乐的节奏,完成标准的舞蹈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节奏概念,为之后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统一度的把握打下基础。
  (二) 将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进行完美结合。舞蹈啦啦操中的动作是对伴奏音乐中节奏与旋律的直观体现,在学生有了一定动作节奏概念之后,教师需引导其在伴奏音乐节奏中韵化动作,使舞蹈动作跟上伴奏音乐节奏感的前提下更具美感。仅在肢体上展现单一的节奏运动,而无律变与韵变的延伸,是无法带给他人美的体验的,这也就不符合舞蹈啦啦操观赏性强的特性,这就要求基层体育教师在开展舞蹈啦啦操教学时,在建立起音乐节奏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本身及舞蹈动作的美,并要求其通过不断的练习充分领悟舞蹈动作的相应内涵。
  二、 合理选择不同层次水平及不同舞种风格的音乐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先天体质水平与舞蹈天赋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导致其舞蹈素质也不尽相同。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笔者发现,在做相同的舞蹈动作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前期的学习能够跟上伴奏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但其舞蹈动作僵硬、呆板,毫无美感可言,而有的学生则不仅将舞蹈动作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还能通过舒展到位的舞蹈动作、面部表情等体现出一种蕴含在音乐当中的内在精神,整体表现极富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舞蹈啦啦操教学活动之前,应充分了解所面对学生的舞蹈基础与素养水平,并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教学内容、课时等方面作为选择伴奏音乐的主要参考依据。有着一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层教师都知道,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以及音调的优美和谐程度,将直接影响舞蹈动作的节奏快慢、动作力度、动作幅度等。将同一套舞蹈啦啦操动作配以不同节奏的伴奏音乐,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不尽相同,节奏较慢的音乐,其相应舞蹈动作的速度相对较慢,动作力度、整体运动量也相对较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也相对较小。在面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时,教师应使用与其水平相符的音乐节奏,如此,方能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自身音乐感知能力与舞蹈节奏感悟与表现能力都能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多鼓励少打击、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教学原则,方便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舞蹈啦啦操伴奏音乐的内容与风格多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为既定舞蹈动作选择相匹配的音乐风格。伴奏音乐的风格是整套舞蹈啦啦操的动作标杆,对舞蹈啦啦操的动作节奏起着决定性作用。舞蹈啦啦操的伴奏音乐大多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热情奔放,在训练过程中时常变换伴奏音乐的风格,可有效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想象,并通过练习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不同风格的伴奏音乐可营造出截然不同的音乐氛围,音乐氛围的改变能够激发教师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三、 加强对学生音乐赏析能力的训练,培养其音乐修养
  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姿态与体能的训练上,对学生进行音乐赏析能力的训练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在中职院校开展舞蹈啦啦操教学活动,不仅为了让学生掌握某套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舞蹈啦啦操的学习,提高其自身的音乐素养,并激发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与能力。良好音乐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持续地培养,使学生通过科学、合理地学习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并通过愉快的学习过程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自主锻炼能力。在开展新舞蹈组合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而且还要通过听、看、练等常见教学手法,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初,教师可先就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与情感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学生对相应伴奏音乐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与教师及时地引导,使学生对伴奏音乐有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总之,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节奏感知能力之后,才能达到在练习时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职学校舞蹈啦啦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養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并最终提高舞蹈啦啦操的教学收效。
  参考文献:
  [1]郭凯旋.基于健美操与啦啦操的主从关系谈高校体操训练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8(10).
  [2]李波,罗岗林,尤旭.技巧啦啦操“直体后空翻一周转体720°”上抛及腾空动作运动学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
  作者简介:
  冯景兰,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旅游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