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让学生快速读懂写人的文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轶

  摘要: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其对阅读策略的运用密切相关。通过单元统整教学,紧扣写人类文本的共同特质,建构起其阅读图式,培养学生运用这样的图式框架开展阅读活动,逐步形成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A-00103-04
  2011版课标对小学高年级教学提出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1],“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2]这两个要求直接指向学生的阅读策略习得,以促进阅读能力发展。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阅读每提高一个层次,就需要阅读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高的主动性,以及熟练运用更高级的技巧[3]。这里的高级技巧就是阅读策略,即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或者效果,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有关阅读的复杂活动[4]。统编教材也新增了专门用于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单元。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于阅读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写人类的文章一般采用以事表人的方法,或一事或几事。学生阅读这一类文章时常常会被事件、情节所吸引而忽视对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关注。本文以統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探讨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教学。
  一、单元出发,整体思考,确定单元核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的优势,应该是借助“单元整体目标教学”的优势,快速高效地增强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5]。教师从单元出发,整体思考课文在内容、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是否存在共性,以确定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统筹教学安排,科学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1.研读教材,提取写人文章基础框架
  统编版四下第七单元有四篇课文:《古诗三首》、《文言文两则》、《“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黄继光》(《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三篇精读,一篇略读,括号中的两篇为阅读链接),选文均能体现“伟大的品格”这一主题。除《古诗三首》外,另三篇课文虽文体不同,但都写了具有伟大品格的人物故事。这一类文章是否存在易于学生把握的共性呢?研读后,我们可以发现三篇课文存在以下共同点:以事表人,通过一种或几种描写手法体现主人公的特点,通过对他人的描写突出主人公的伟大品格。换言之,该组课文从内容到行文表达上,存在一个共同的基础框架,如图1所示:
  2.整体思考,确定单元教学核心目标
  统编版四下第七单元组文“双线组元”特征明显,在内容主题上,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揭示单元主题“伟大的品格”;在语文要素方面,则切准写人文章的体裁特点,提供相应的阅读策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引导学生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
  根据布卢姆教育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阅读策略的运用属于分析、评价层面的高阶思维能力,而表达则属于认知领域的最高级创造层级。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是习作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终点目标是能够运用多种学习、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写人类文章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是达成此目标所必须达成的使能目标。因此,写人类文章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是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
  3.目标导向,科学统整单元教学方案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等教授的研究,阅读策略属于语文学习的高级技能,是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一般来讲,语文高级技能需要通过多次教学,学生才能掌握,而且很难自动化[6]。因此,阅读策略的教学并不是一篇课文能够解决的,需要通过一个单元的同质课文的有机组合来实现,包括课文教学的顺序、所用课时的多少、是否需要增删文本等。
  根据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和终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可作相应调整,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原教学方案中,按教材编排顺序教学,共13课时。单元统整后,总教学课时不变,仍为13课时,由于古诗教学不便于学生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教学顺序往后调整。单元中现代白话文阅读教学先行,《“诺曼底号”遇难记》调整为单元第一课,主要进行阅读策略的精教学。《黄继光》1课时,进一步丰富阅读策略框架,帮扶学生继续学习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并尝试运用。《文言文两则》调整为单元第三课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可继续运用阅读策略把握人物特点,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和巩固。此外,还可运用小古文语言简洁、想象空间大的特点,创设情境,设计读写结合练习,渗透习作教学。单元中增加群文阅读1课时,内容为阅读链接中的《挑山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以及补充的一篇人物故事,鼓励学生主动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学。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基本一致,要求略有不同,所以将两部分内容合并,口语交际作为习作教学的一个环节进行,帮助学生梳理习作思路、搭建表达框架。教学方案调整后,教学总时长不变,但能够充分实现阅读策略的教学“教—扶—放”的梯度目标,搭建起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教学结构得以优化。
  二、单篇出发,分解教学,渗透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
  单篇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这里的课文教学,是以单元整体为支撑,以单元核心目标为导向的。每篇课文根据教学课时、出现顺序的不同,将单元核心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使能目标(即达成最终目标所需要达成的过程性目标),使学生最终能够熟练运用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1.从形象思维入手,让阅读策略可视化
  阅读策略属于语文学习中的高阶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教学,就是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因年龄限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策略教学时,要尽量使阅读策略可视化,即把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维方法、思考路径或过程通过图示或图示组合呈现出来[7]。   本单元的课文中可以提取出写人文章的一般框架,引导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清晰地搭建起这个框架,是写人类文章阅读策略习得的第一步。因此教学单元第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前两课时按常规教学方法扫清字词障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品读人物特点。增加的第三课时,则是通过回顾课文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写人类文章的一般框架,并将之用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上文图1。《黄继光》教学完毕,仍要从课文内容中跳脱出来,回顾、验证该框架是否适用于写人类文章,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学习亦是如此。通过单篇课文的学习,写人类文章的一般框架以图示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2.提高可操作性,让阅读策略程式化
  阅读策略是复杂的阅读活动,仅仅知道某一类文章的基础框架,仍然是停留在认知的记忆、理解水平,远远不能达到运用、分析、评价,甚至创造的高阶水平。如何让静止的图示动态化,成为学生阅读一类文章时可操作的、能够最终形成能力的阅读策略?我们必须让阅读策略程式化。
  根据上文图1所示的写人类文章基本框架,利用《“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三课时的教学时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在学习写人类文章时往往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即把握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梗概,以及抓住关键词语品读人物特点,即“读事件—抓表现—明特点”。“抓表现”是一个宽泛的、操作性不强的步骤,但当我们将能够表现出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罗列在一起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语句都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相关,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可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除语言、动作外,还有心理、神态和外貌描写。将“表现”一词具象化,能有效提升阅读策略的可操作性。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些语句比较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有些语句是直接写主人公的,有些语句则是对其他人的描写,借其他人来表现主人公的特质,如图3所示:
  阅读策略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时,就初步完成了写人类文章框架可视化和阅读策略程式化;在教学《黄继光》时,教学目标就更加明确,教学路径也更为清晰,即让学生运用这一阅读策略,读出黄继光的人物特点。该阅读策略在单元课文学习中不断被运用于学生的阅读实践,由生疏到熟练。
  3.激发自主能动性,让阅读策略自动化
  是否真正达成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将之自动化于阅读实践中。该单元进行统整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自主运用上述阅读策略来快速阅读写人类的文章。
  阅读策略属于语文高级技能,其形成需要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课文编排中,根据课文的篇幅、语句的理解难度等情况,进行了顺序上的调整,便于教师教学阅读策略时由教到放,阅读策略随着单篇课文教学而不断熟悉,在运用过程中还会进一步丰富、优化,实现学生最终的自主阅读。如第一篇课文中,我们主要指导学生抓住的是对人物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人物特点,而在《黄继光》一文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发现,抓住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读懂人物;《文言文两则》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学生更是能体会到人物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一个阅读策略,只有不断运用,不断在运用中优化,才能慢慢固化,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阅读的自动化。
  三、群文整组,多维强化,落实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
  同一种阅读策略需要反复实践运用才能最终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借助一种阅读策略让学生快速读懂某一类文章,也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运用阅读策略的学习情境,从多个维度来强化、落实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教学。
  1.选文组群,加强阅读策略运用的密度
  根據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统整教材内外的资源,选文组群,为学生创造群文阅读的学习情境,就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本单元教学中,补充群文读阅读专题课《伟大的品格》。《伟大的品格》一课向学生提供三篇阅读材料:阅读链接中的《挑山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由三个片断组成的短文《莫扎特》,请学生在一课时内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快速阅读。群文阅读能够将学生置于一个较高强度的学习情境之中,高密度的阅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高密度地运用阅读策略,促使阅读策略运用的自动化。
  2.练习变换,转换阅读策略运用的角度
  阅读策略的教学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运用策略去阅读,我们还可以变换练习设计,转换阅读策略运用的角度,进一步落实阅读策略教学。如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中,我们可以设计合作阅读,即独立阅读过程结束后,让学生互相分享阅读收获,互相评价同伴的阅读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既是检验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更是从分析、评价的层面落实阅读策略的教学。
  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写人类文章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但终点目标却还需要将阅读的策略转换为表达的策略,能够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由读到写,看似运用的是两种不同的策略,但是,如果将写人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程式化,我们可以用图4来表示:
  表达的思维过程和阅读的思维过程基本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也就是说,将阅读的策略逆向运用,也可以成为表达的策略。因此,在专题阅读课《伟大的品格》的最后教学环节,我们变换了练习的形式,在学生已经运用阅读策略阅读群文之后,请学生回顾这些写人的文章并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够成功地表现出这些人物的伟大品格?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将写人的构思过程在板书上呈现,引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请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进行习作指导埋下伏笔。
  从阅读的视角转换到习作的视角,将学生的阅读策略转换为习作构思的过程,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来看,这是对阅读策略的创造,也正是因为阅读策略在单元教学过程中能够夯实,这一转换才能顺利实现。
  要让学生掌握快速读懂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教师需要有一种整合、统筹的思想,从单元整体出发,研读教材,发现一类文章的共性,寻找一类文章的基本框架,将之可视化、流程化,运用任务分析理论合理分解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通过单篇课文渗透、落实,适当开发、设计阅读专题课,不断把学生带入阅读实践的学习情境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5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