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勤 苗瑾超 张宏举 王慧 李守柱

  摘要:生产实习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改善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效果,我们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试点,探索了基于“导师”负责制的小组式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实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一种真实行业背景下的个性化、团队合作式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式;生产实习;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007-03
   一、前言
  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新形势下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1]。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育体系中,生产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近距离接触企业和社会的机会。通过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知识、管理方法、经营策略和企业文化。生产实习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理解未来就业的方向,对社会和企业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在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中起衔接作用的生产实习是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中西部地区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落后以及企业经营形势较差、企业员工素质较低等因素导致“生产实习”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对实习的兴趣不足,带队教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指导作用有限,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实习经费短缺、学生实习时间较短而无法在企业顶岗工作、实习学生对工厂正常运行产生干扰、企业高级人才和技术工人缺乏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一些较小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愿意接收大量在校生前往企业实习;即使勉强落实,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教学模式僵化乏味、实习企业技术水平和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教学理念落后,主要以参观工厂、企业技术工人带学生参与工厂生产等方式为主。新疆地处西部落后的多民族地区,大部分工厂技术工人数量不足,而操作工水平有限,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指导学生,导致集中式生产实习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和互动交流,而只能采取形式主义的流程式考核方式,无法全面激发生产实习环节学生和企业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2]。
  我校作为独立学院转设的一所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依然延续以往的规划,生产实习环节以自然班约50人的大班形式开展,进驻到本地一两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由2名教师带队,学生跟随企业“师傅”进行参观模仿式学习。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不愿意接待实习任务:由于进驻一家企业的学生人数为50人左右,若全部进入到具体岗位,对企业的日常运行有较大冲击;同时企业考虑到生产安全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不愿意接待。(2)本地区实习企业技术水平不高、效益不好:鉴于学校所在区域位于西部偏远地区,为满足大班级生产实习需求,优先在阿克苏地区和周边选择的是具备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而目前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主要以纺织、农产品加工、能源采掘等承接内地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其生产技术水平、组织管理模式、员工素质等方面和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3]。(3)培养过程缺乏对学生兴趣和个性的激发:学校派1—2名专职教师全程带队,主要负责学生安全、考勤以及与企业沟通;实习效果主要通过学生考勤、实习报告的撰写质量以及提问等僵化的考查指标来评价,没有发掘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探索创新因素,会导致学生的“应付式”心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院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方式也存在不足,主要以实习是否安排落实、实习过程中有无安全事故以及学生群体事件来评价,忽视了对基层教师实习指导效果的考查,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实习环节真正能起到育人效果的正常激励和反馈存在不足[4]。
  综上所述,学校和系部因实习工作的安排落实困难而苦恼;基层教师因在实习过程中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变成负责考勤和安全的“保姆”而不愿意参与带队;学生因实习内容和所学知识偏离太远无法学到知识而缺乏兴趣;校企合作单位因无法获得人才储备和经济效益而不愿意接待,即使是接待也是因为人际关系而迫不得已。因此中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需重新定位生产实习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回归生产实习的育人本质。
  三、创新生产实习模式
  针对目前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作为试点对生产实习模式进行了调整,探索了基于“导师”负责制的小组式生产实习教学模式[5]。
  (一)实施过程
  1.走訪洽谈甄选校企合作单位。每年春季学期初组建一支以系部负责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校企合作联络组,对校企合作单位逐一进行走访洽谈实习实训事宜,充分掌握校企合作单位情况,主要包含实习单位信息、实习岗位、具体工作形式和内容、对学生的素质和特长要求、企业提供的条件、拟接收人数。由学院和系部根据学生人数、备选单位数、备选岗位数、教师专业背景及意向等情况筛选出本年度的实习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岗位、接收人数,并以学校实习统筹安排文件的形式进行公开发布,以供学生选择。
  2.组织实习队伍。学生通过查阅学校发布的实习统筹安排通知,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自身条件进行初选,实习指导教师依据报名情况,进行面试选择,最终确定“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学生组合”的分散式实习队伍。
  3.进驻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编写适用于本小组的学生实习任务书;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明确实习任务书要求,并协助实习单位落实安排实习岗位。学生进驻到实习单位后,严格按照实习单位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安全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实习。指导教师可以全程跟踪指导,也可以依据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和洽谈结果托付给企业进行管理[6]。   4.实习质量监控。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培养过程和实习质量监控由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院和系部随机抽查。学生进驻企业实习期间,需要每天填写《实习日志》,记录实习的工作情况、思考情况以提出问题和合理解决方案,每周做一次《实习周报》,定期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并制作成PPT汇报文件进行实习答辩。实习日志、实习周报和实习总结报告打印后由实习指导教师检查签字后,上交系部存档[7]。实习过程表现、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对学生实习的评价作为综合成绩评定的要素占50%。
  5.总结汇报与成绩评定。全部学生实习结束后,由系部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答辩,校内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以及一部分企业专家参与答辩和指导。要求学生们互听、互评,学生和教师可以临场提问和讨论。答辩组根据答辩情况,给予一个总结汇报分数,并作为综合成绩评定的要素占50%。
  6.安全責任的落实与分解。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小组确定后,学生需提前一天全面的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购买保险以为其个人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责任负责,指导教师、企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示缺失的责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
  (二)激励机制
  1.指导教师激励措施: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学院依据指导学生人数、培养质量等相关指标,在实习指导费、课时置换、年底考核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补偿和奖励。
  2.优秀校企合作单位激励措施:对于积极接纳学校学生参与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评价满意度高的企业和单位,学校在企业人才招聘、企业员工培训、校企科研开发、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3.优秀实习生激励措施:经评审认定为优秀的实习学生,学校给予荣誉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在全校进行表扬,并在学校官方网站中进行宣传;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广泛的模范宣讲,号召低年级学生向优秀实习生学习。
  四、生产实习效果评价
  由于采用了以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学生和企业合理组合的实习指导模式,进驻到单一实习单位的学生在10—15人左右,企业能够较好地接纳和管理。学生在对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的选择过程中考虑到自身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驻到实习单位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实习效果明显提高。这种小组式、指导教师负责制以及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生产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与传统的大班制实习模式相比,效果明显提升。[8]
  五、总结
  综上,这种实习教师负责的小组式生产实习,在充分考虑实习单位情况和学生兴趣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真实行业背景下的个性化、团队合作式育人环境,更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视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取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和对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而且显著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创新创业精神,对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伟.构建团队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6(11):678-680.
  [2]牛金霞,李积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341.
  [3]李志翠,谢冰文.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理论研究基于比较优势与集聚优势的综合视角[J].实事求是,2018,(06):61-67.
  [4]王营.高校工科“分散式导师负责制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114-116.
  [5]丁自伟,赵兵朝,邵小平.提高采矿工程本科生产实习效果对策分析[J].中州煤炭,2016,(04):89-91.
  [6]江林兴.强化实习管理提高实习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8):1-2.
  [7]刘冉昕,仪玉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C].2011年教育科学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2011,(08).
  [8]路艳华,王秋兰,程德红,黄凤远,于志.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与轻化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
  Abstract:Production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oduction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specialty,we have explored a group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u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taking the specialty of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as a pilot.Fully mobiliz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n practice,provide a personalized and teamwork education environment under the real industry background,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app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group;production practice;applied talent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