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歌唱活动的组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萍

  [摘 要]幼儿教育要始终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幼儿理解音乐的能力,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游戏化音乐活动是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它把游戏与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有效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游戏化的歌唱活动可以运用不同的模式把教学和游戏相融合,从而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
  [关键词]幼儿歌唱;游戏化;组织策略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艺术能力的培养。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对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起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幼儿园有必要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培养幼儿对情感的初步认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发展。幼儿对歌唱活动都比较感兴趣,也愿意张开嘴巴跟着教师唱,但歌唱的兴趣往往会随着一遍又一遍的循环歌唱而渐渐消失,虽然最终孩子们也都学会了演唱歌曲,但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轻松快乐。幼儿不是自主参与,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游戏化程度,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何科学地将游戏融入歌唱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性,让歌唱活动在游戏中“活”起来呢?
  一、导入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歌唱的首要前提。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让枯燥的歌唱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1.创设游戏化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唱歌
  构建游戏化的环境,让幼儿在新课伊始就置身于游戏化的环境中,激发幼儿歌唱的欲望。组织游戏化歌唱活动需要教师运用多元的教学智慧,为孩子创设开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与表达的权利与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富有创造性与个性的音乐表现方式,并适时适当予以赏识与鼓励。游戏化的环境对于幼儿学习歌曲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歌唱活动《小青蛙》,在活动之前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池塘”的场景,幼儿一进教室就被吸引了。接着教师扮演青蛙妈妈,每一个幼儿都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在池塘里尽情地玩耍。孩子们身临其境般快乐地学习,不仅对活动形式感兴趣,对活动内容更感兴趣。
  2.运用游戏化语境,鼓励幼儿大胆唱歌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自带一些比较夸张的、惊讶的、神秘的表情,传达出浓厚的情绪色彩,通过游戏化的语音、语调、脸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自然而然、自觉自愿地学习,最终轻松掌握歌唱技能和本领。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从不否定孩子,而是常把激励孩子的话语挂在嘴边,当幼儿遭遇困难时,又能巧妙地帮助他们化解尴尬。如学习歌曲《我会变》,一些幼儿创编“机器人”动作时只做手部动作,教师见状一拍脑袋,用“我忘了把机器人腿上的开关打开啦”这样的话语提示幼儿,巧妙地引导幼儿手脚并用。再如,学习歌曲《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曲中有一句是四拍延长,教师当然不能直接告诉幼儿“这是四拍要唱的长一点”,而要选用一种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可以引导幼儿想象迷路时找不到妈妈,呼喊妈妈时焦急的心情,体会怎样把声音拖得长长的、远远的,让妈妈能够听得见。经过这样简单的引导,幼儿很快就唱准了延长音,并唱出了小鸭找妈妈时焦急的心情。
  3.渲染游戏化情境,激发幼儿快乐唱歌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游戏化的情境,运用生动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丰富师幼、幼幼互动的形式,提供给幼儿更多自主、自由表现的时空,以此引发和保持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如在学习《吹泡泡》这首歌时,教师带来了吹泡泡的工具,与幼儿一起玩吹泡泡,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问答游戏巩固歌词内容,引导幼儿在玩泡泡的情境中记住歌词。在游戏中还鼓励幼儿感知间奏和休止,让幼儿扮演大泡泡转着圆圈,等到间奏、休止处教师做捅泡泡的动作,幼儿做爆炸的动作。孩子们抢着要当泡泡,被捅破的“泡泡”开心极了。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轻松地学会了歌曲。
  二、插入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幼儿要学会歌曲首先要理解歌词内容,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理解歌词,进而在情感上获得美的熏陶。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适时适当地插入游戏才是有效开展歌唱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1.以“乐”诵歌
  音乐活动需要每一位幼儿都参与进来。音乐活动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还要配合身体上的运动,幼儿都喜欢有节奏地念诵,学习节奏儿歌是幼兒非常乐学的一种方式,在念诵之中既熟悉和理解了歌词,又可以产生快乐的感觉。这种以节奏儿歌入手的歌唱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配旋律学唱歌。例如,歌曲《数鸭子》,节奏儿歌中有趣又形象的语言使幼儿的情感始终保持愉悦,他们会随着音乐摇摆身体,会随着教师的暗示动作不自觉地练习。当发现自己能够合着音乐把儿歌念得有节奏且好听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2.以“动”演歌
  让幼儿先聆听音乐,熟悉歌曲的旋律,再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去表现,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例如,在《快乐的小厨师》这个音乐活动中,我运用了插入游戏的方法。欣赏歌曲后,我说:“我们一起来玩小厨师的游戏,一定要按厨师工作的顺序(戴帽——围兜——切菜——拿铲——炒菜)来表演行吗?”接着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演示两遍炒菜的程序,在表演中幼儿牢牢记住了《快乐的小厨师》这首歌的歌词,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3.以“趣”入歌
  开展游戏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有趣的情境中更好地学习歌曲。《天黑黑》是大班幼儿特别喜欢的一首经典的闽南语歌曲,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排图游戏中反复倾听歌曲,寻找相应图谱,并根据歌词的情节发展将图谱排序、看图谱表演等,让幼儿体验到歌唱的乐趣。歌曲《小老鼠打电话》内容生动幽默,旋律琅琅上口,念白中的老鼠与猫打电话也是幼儿乐于模仿的。一开始,我是借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但由于这首歌歌词太长,孩子们说了前句忘了后句,而且不理解歌曲的内容。于是,在幼儿看完图片后我插入了“打电话”的游戏,“老鼠”“猫”的角色由幼儿自主选择。在表演过程中,幼儿乐此不疲,不仅把琐碎的知识串联起来,还理解了歌词的内容。歌曲幽默、诙谐、充满情趣,带给幼儿很强的感染力,也提高了幼儿的歌唱能力,激活了课堂教学。
  三、结束游戏,巩固歌唱重难点
  在歌唱活动中单调、机械地跟唱显然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而把游戏安排在歌曲结束处,则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在结尾部分插入一个与歌曲内容相吻合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歌曲、巩固学习重难点,也有助于幼儿自己建构知识和经验,提高歌唱能力。例如,在《五官歌》教学结束环节,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让个别幼儿蒙起眼睛画五官,其他幼儿用歌声来提醒,在愉快的歌唱中体会幽默诙谐的歌唱情绪。蒙眼绘画的方式有别于平时的绘画,给幼儿带来意外的惊喜。又如,在《老鼠画猫》歌唱活动中,在结束部分可以邀请孩子们参加老鼠舞会。孩子们用自己夸张的动作、生动可爱的表情,将这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他们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老鼠快乐的心情,从中不仅进一步熟悉了歌词,而且也将歌曲的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
  总之,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将歌唱活动与游戏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机智与教学个性,增强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只有注重指导与策略实施,科学地将游戏精神融入歌唱活动之中,才能提高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热情,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将游戏与歌唱活动有机融合,才能让我们的歌唱教学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温瑞丽.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几点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
  [2]王军雅.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8,(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9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