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突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也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再加上中学生生理快速发展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困扰和障碍。近几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中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中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中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二、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厌学。中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第三,抑郁恐慌。有些中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第四,不良品行。一些中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
(二)中学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中学生周遭的一切也在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的教育呵护不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知会日益变得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观察力也较为精确和深刻, 因此,认知事物的能力会有相当的发展。进入青少年期时,他们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盲从、顺从变得有独立思维能力,且其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并且开始从抽象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因此,他们对父母的训斥和责骂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顺从,他们要求父母摆事实、讲道理,并注意场合和方式方法。他们从“父母打骂=我错”这一简单的公式中解脱出来,逐步发展到要求父母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还会考虑接受批评以后自己所处的地位等复杂问题。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另外,有的孩子对生命的认识有些偏执,认为人的生命是有轮回的。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比较任性,一旦遭遇到到挫折与困难,或者生活不称自己的心意就容易冲动,做出不计后果的之事。
第四,教育因素。中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中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中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中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总结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总之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8月颁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1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