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伏军芳

  摘 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经常会应用到的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的阅读方法之一,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保障。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朗读教学既能加强学生的语感,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朗读的意义,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核心素养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本中的文字逐渐转换成为充满情感的声音,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还能强化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秉承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对教学理念、方法的创新,培养小学生自主朗读的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一、 小学语文朗读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应该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词语到句子,然后从句子到段落,最好从段落到整篇文章,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到一些重点的音、形和义。在多次重复性的朗读中,同学们开始读通句子,读得自然且流畅,对于文字也具备极强的感知能力,这种训练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从最终的应用效果而言,当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将课文中的文字逐渐转变成为充滿情感的声音,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古人强调:口中吟诵,心中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从认知语言、感悟语言的层面出发。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的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去感知课文的内容,明确庐山云雾的特点,然后仔细去品味这些句子,进一步明确云雾的变化姿态,主要是按照山头→羊山→山谷→山峰的顺序去描写。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且生动地展示了庐山云雾的状态,借助关键词刚刚、转眼等,体会到云雾的变化速度,最后让学生朗读全文,整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次去感受到云雾的基本特点,整个阶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能发散他们的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的教育中,“声音”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美好诠释,文学实际上是非常感性的,读的时候,会给学生许多综合性的认知,那么用心朗读也是感受文学的一种方式。所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教师在讲解教材的时候,也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去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发现、感受美的能力。以《美丽的南沙群岛》为例,利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描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绘声绘色地去进行示范性的朗读,通过声音,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画面,真正让学生投入到其中,全面感受到文字所传递出来的自然美。
  二、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就需要确定一个以生为本的思想,遵循小学生的基本规律,尽量将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朗读实际上也是表述情感的一种手段,利用声音去传递出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认知。所以,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消除传统思想,构建一个师生平等的交流关系,尊重每位小学生的具体认知,为他们的朗读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以《你必须将这条鱼放掉》的教学中,耳边传来爸爸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当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有的学生将重点放在“你”这个字上,但是有的学生将重点放在了“必须”上。这时候,教师就要秉承着平等的态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尝试着讨论哪种方法情感上会显得更加强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他们的情绪也开始高涨,这种平等化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也能自主性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
  小学生的对于事物的认知中,个人行为大多是来自生活,要想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能力,就应该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将热情融入情境中,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感性认知。同时,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适当性的转移自己的情感,实现语文教学在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在《三袋麦子》的教学中,这是一篇极具教育性意义的童话故事,语言通俗易懂,那么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主动去想象这袋麦子应该如何处理,从而提高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认知。具体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感情意识,在情境中主动朗读,深入领会到朗读的内容,并且得到一个重现情境的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让他们流利、通顺地朗读文章,更应该注重词语、句子的连接和判断,学会断句,控制自己的朗读速度,从而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所以教师在范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利用普通话去介绍,不能出现错别字、改文字的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的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在对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指导的时候,要告诉学生不能过于的拖拉,朗读的语速尽量符合课文的实际情感,如果情感表述是开心的,那么就要读得轻快一点。例如在《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在声调、音量和情感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变化,使得语调高低起伏、铿锵有力,将志愿军人对于人们的深厚情谊表现出来,读出感情,让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到朗读的美,潜移默化地走入到这种情境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在美、语言美。
  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基本需求,借助科学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将“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以后,教师采用家校合作的方法,让家长进行监督,使得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不添字、不重复,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多种方式去变化朗读方法,让学生的朗读技巧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朗读习惯中发现文学的现代美。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采用角色扮演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声情并茂的氛围下体会到文字的经典之美。   (三)创新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不同形式的朗读所起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情景式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齐声朗读则是训练学生口到、眼到的能力,让他们精准地读出全文,大家一起去回顾文章,感悟课文所要表述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实际的学情去选择相应的朗读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男女朗读、比赛朗读和点读等方法,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去设计不同的朗读方法。从相关调查中也能发现,比赛朗读大多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并且比赛中也有个人、团队和挑战朗读等,形式非常的多元化,既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学生在反復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篇比较典型的课文,发展学生对于文字的感受能力,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带着问题去朗读,使得学生在朗读中活跃思维,又能加深对课文的认知程度,一边读、一边想,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对话朗读,这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形式,能够保障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如若话语前面没有提示语,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适当地添加一些提示语。认真地去判断人物的心理想法,借助想象思维,在提示语中,增加人物在内心活动式的词语,方便学生进入到角色中,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最后,采用想象朗诵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后,更容易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例如在《月光曲》的教学中,借助投影、配乐朗读相互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到贝多芬的乐曲,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从心灵上受到感染。
  (四)重视朗读评价,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学习的一种手段,在朗读指导中也是如此,教师采用一些简单、具备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也能积极参与到朗读中,而且还能使得学生明白自己在朗读时的情感如何。教师要善于聆听,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优势性,尤其是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适当地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多一点微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朗读的兴趣也会提高。例如在《武松打虎》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已经看过电视剧,所以他们在朗读的时候,兴趣逐渐高涨,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会参与到其中。这时候,教师就要给予相应的表扬,同学们也要鼓掌,真正让每位学生都爱上回答问题,使得他们的鉴赏力、判断力都有所提升。
  教学中,学生对自己与别人的朗读,内心的感受是不同的,主要还是每位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评议,例如:你认为读得好的部分是什么?好在哪里?课外借助手机录音,设计多种反馈方式,有的是布置学生相互检查录音情况,有的是按照分组的方式,在组内进行抽查,找出其中的共性问题,分享那些优秀的朗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种评价活动中,消除他们的陌生感,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自我反思、自我判断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三、 结束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依照当下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去设计教学方案,这才能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彩云.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古诗审美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7(70):21.
  [2]邵志兵.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核心素养观照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7(34):38-40.
  作者简介:
  伏军芳,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平头川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8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