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汤琴燕
摘 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走向课堂教学,从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出发适时抓住有益的教育契机,组织幼儿开展相应的信息技术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增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加强幼儿信息化教育工作,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育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运用
一、 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 巧用信息技术触景生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集音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触景生情,极大地满足了幼儿视听感官需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渲染教学气氛,还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时,可运用电脑制作一段有趣的活动画面,再配上优美的音乐,随之教师声情并茂地进行描述活动场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友好的交流平台和互动功能,它用多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拟人化的形式和动听的语言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如教学《尊师爱生》时,教師事先准备好课件,播放一个女孩背着书包冒雨向学校跑去的画面,播放时老师同时提问:“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天气有什么变化?”,没带雨伞的小朋友怎样做?接着播放一位女教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了小朋友的身上的画面,问:“谁先看见了,怎么做的?”,“他会说些什么?小朋友会怎样想?”;再播放一个小男孩把雨伞举到了教师头上的画面,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最后播放综合画面,这样把单幅画面分解后再综合,由静态变为动态,用连贯的播放课件指导幼儿观察,化难为易,寓观察、说话、思维、想象、表述于一体。通过播放媒体幼儿眼观、脑思、口说,多种感官并用,不但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观察训练,而且使幼儿受到了思想教育,懂得了尊师爱生、助人为乐的教育,进一步融洽了师生感情。
(三)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随着幼儿身心的不断发展,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求知的欲望也不断提高。单凭教师传统的说教法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了更加直观生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具风格特色的教学效果。
二、 在幼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制约了幼儿深层次的发展。诸如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和评优课中,教师在将多媒体引入教学的同时却陷入了以下误区:
一是为“应用”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将教学中每一部分内容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课件也配有动人的情节和画面,这虽然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这样一做,却使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全都是按部就班地跟随教师制作的课件的情节和画面的逐步发展而进行的,使幼儿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遭受了禁锢,对幼儿的理解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二是虽然在课堂上一个个问题都由教师用课件展示出来,教师似乎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但实际上部分教师这样做,只是运用电脑对学生进行了“满堂灌”;自己则隐身于电脑之后,成了课堂上真正的“幕后操纵者”。这样,幼儿跟着电脑展示的问题走与跟着老师的提问走完全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根本不能体现当前正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是为形式而应用。部分教师的电脑操作水平不高,课件制作无新意,不能熟练地进行操作,只是为了应付上课而使用,不论课件准备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离不开电脑教师的“督阵”,自己却形同于“木偶”一样的摆设。这些误区都是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理解的偏差,以至于产生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应用中的“虚假包装”。
实际上,在当前形势下,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多媒体技术与新课程的融合是一种全面的且深层次的整合。第一,这种整合是一种综合和渗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整合系统具有学习过程的生动性、多重性以及获取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第二,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体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第三,整合后的系统必须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和充实的教学内容等。第四,课堂上运用的多媒体技术的人机交互功能必须致力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尽最大的可能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其真正辅助于课堂教学,但不能使其成为教师和幼儿的桎梏,不要让多媒体信息技术束缚了我们。
作者简介:
汤琴燕,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实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1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