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听说读写,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根基,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识字的关键所在,能够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写作能力提升的根本,更是学生正确认知观形成的途径。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它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兴趣、增长见识和具备终生学习能力都密切相关。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经济虽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与城市仍然有很大差距。作为具有启蒙教育责任的父母,其文化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教育与发展,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提升他们的语文修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营造阅读氛围
  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成了留守儿童,监护人中大部分没完成小学学业就回家务农。他们文化水平相对低,接触知识少,家庭读书氛围欠佳。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沟通,讲解阅读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还可以要求学生家长陪伴诵读,并及时给予鼓励性回应,从而形成共同诵读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平时就让学生积极积累和运用字词句,在学习文章的时候,真正放手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采用精讲多练的模式,而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字。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体会文本的特点,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阅读中找到文章中体现的主题,进而感悟美,感悟其中的哲理。学习氛围非常重要,阅读氛围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内容必须符合其年龄特点,教师如果只注重对阅读的引导,忽略对阅读材料的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慢慢减弱。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和感兴趣的内容去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只有学生喜欢的内容,他们才能够从读书中找到乐趣,才能够和图书成为好伙伴。对于读书兴趣的培养,还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听书,在孩子还不能独立阅读大篇幅作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一边听一边读,家长可以在空闲时间里给孩子讲故事,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在关键时刻或是故事的高潮处停下来,让孩子对故事有期盼,借此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这样孩子才能够主动读书。
  课堂的引导尤为重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美文的欣赏,一篇好的文章能够激励学生进步,对于学生人生态度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这篇文章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教学时对于文中的好句子一定要赏析到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境界;教学《火烧圆明园》时,要让学生在品味中牢记历史,培养爱国热情;教学《母鸡》时,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体会到一个母亲就是一个英雄。这些都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宝贵素材,学生在沉迷于文本、感动文本的同时,阅读兴趣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从而增长知识,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此外,在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写景文章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语文的美,借此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和想象。
  二、拓展阅读空间,培养阅读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不断付出努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家庭情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采取激励和赏识教育的方法。在阅读方面,农村学生远远落后于城市学生,他们的阅读潜力远远没有被激发出来,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坚持阅读。
  1.坚持每日晨读
  要充分发挥早自习这段黄金时间的作用,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可以化零为整,把晨读作为开启一天阅读的起点,教师可以选择名篇名句,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教师做好读书计划,可以请班级的读书负责人每天带领大家朗读、记忆和背诵。每学期要做总结,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设置图书角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一起分享,这样,每人拥有一本书就变成了每人可以拥有几十本书了。教师要选择一些好的书籍,放置在图书角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读书,科学阅读,才能更好地阅读。另外,图书角一定要放在显眼的地方,让学生时时看到,提醒学生读书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和中午早到的时间进行阅读,让学生能够体验阅读的快乐。
  3.开展活动促进阅读
  教师要充分利用班队会活动开展阅读比赛、诗朗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得到展示和认可,班级内要定期开展關于阅读的活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他们能够通过展示增强信心,从而更加热爱阅读,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4.关注课外阅读
  可以建立微信群和QQ群,教师把好的阅读经验推荐给家长,并且选择有责任感和对学生真正负责任的家长进行家长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网络读书活动,每天让学生发阅读视频,写读书体会,开学后进行评比,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帮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三、正确方法指引,提高阅读效率
  1.掌握各种阅读方法
  在课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默读、速读、品读、浏览、背诵等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一味逐句逐段地读,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疲劳,可能会厌倦阅读。好的阅读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课外阅读时可以运用课上学习的方法,日积月累,养成习惯,每天都抽出时间阅读,保持连续性,形成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2.阅读技巧的掌握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做到手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读书时,能够批、注、圈、点,摘取有用信息,为写作积累素材。还要让学生学会回读,文章不厌百回读,每个年龄段对文本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回读时更能体会文本的内容,形成新的感悟。
  3.阅读时间的掌握
  阅读的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够承受的阅读量,教师和家长应依照学生的阅读能力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不能为了追求阅读量大而增加孩子的烦恼,这样就违背了阅读的本来目的。
  四、调动家长,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孩子之间实力的竞争,更大程度上也是家庭教育的竞争和家长意识的竞争,可以利用这种竞争意识,通过身边的事例,让孩子更深刻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舞台,教师可以通过宣传一些孩子阅读和成绩提高的具体事例,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从小养成语文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让孩子和书交知心朋友,充分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很多家长都说,老师说的话学生喜欢听。小学生都是崇拜老师的,特别听老师的话,因此,可以利用此心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建议家长提供不同种类的有针对性的书籍。这样,从兴趣出发,使学生看见书就有想阅读的心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先以趣味为主,逐渐渗透,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工程对于小学各个年级都有不同要求,古诗文是经典,对学生语文阅读起到很好的作用,鼓励阅读名著,能影响每一名学生,更好地发挥阅读魅力。对于中高年级课堂,要开展高效阅读训练,每周两节课,并且在内容上逐步加大阅读难度,使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力量。农村教师要开发并合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从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梁仕容.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6,(05).
  [2]宋淑娥.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2).
   (责任编辑 冯 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8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