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技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丹青 王倩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创业与创新。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储备人才,必须树立创新理念,掌握创新思维技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该文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问题入手,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具体的创新技法,构建创新性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技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2 [收稿日期] 2020-04-20
  一、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是面对各种竞争和挑战必备的核心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种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是人们通过后天的不断积累与实践培养出来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创新思维的发展[1]。
  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人们通过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它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所运用的方法,是多种思维方法或思维素质的综合运用。对于不同具体问题的方案选择和工具使用,创新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存在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头脑瞬间的闪光,是透过现象对本质的一种追求,是已知向未知的扩展。不同于常规性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然而,人的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这种思维活动常常是基于经验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就会形成对事物固化的印象。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常常会受到思维障碍的影响。创新思维的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式。人的思维如果沿着一定的方向去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而如果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了思维惯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经验”,并多次以这种经验对待客观事物,这种经验就会上升为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即思维定式。无论是思维惯性还是思维定式,都会阻碍创新的发展,成为创新思维的障碍[2]。
  当代大学生普遍年龄在18—22岁左右,已具备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培养下,很容易会形成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式。最常见的就是书本型思维障碍。几千年来,人们发现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从书本中传承而来的,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大学生绝大多数的知识和经验都源于书本,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者的知识丰富度,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让后来学习者少走了一些弯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大学生形成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经验主义书本型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创新思维技法
  人们运用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投以“新的眼光”,克服思维障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
  (一)试错法
  试错法,也叫“尝试—错误说”,是指人们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理论,使错误逐渐减少,从而获得问题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很多创新思维都是在不经意间的尝试迸发出来的,因为灵感总是一瞬间的闪现,而这种创新思维的出现是以足够多的尝试数量为前提的。由于试错法没有规律可循,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理想的结果。绝大多数人往往在出现理想结果之前就放弃了尝试,因而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付出的时间、人力与财力是巨大的。
  我们可以通过波普尔总结的一个公式来解释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P1-TT-EE-P2。P1代表老问题,TT表示尝试性的理论,EE表示消除错误,P2代表新问题。这个公式表明,科学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老问题(P1)开始的,人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尝试性的理论猜想(TT),这个理论猜想很可能存在整体或部分的错误,通过批判性的讨论与实验检验,消除错误阶段(EE),老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P2)。在现代科学中,从理论中发现问题并推进科学研究的情况越来越多。提出新问题意味着从新的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富有想象力的创新性思维,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前提。
  (二)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在很多领域中广泛应用。它是以小团体会议的形式来提出或者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可以毫无拘束的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提出自己的创意。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会产生一种叠加效应。当一个人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许多人坐在一起讨论,相互补充和完善,会引起思维的“共振”,以不同的思路突破各种局限,形成“互补效应”;当一个人提出一种想法和观点,其他人受到刺激,纷纷做出反应,提出更多的想法和观点,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形成“互激效应”。这种“互补效应”和“互激效应”使得集体智慧大于个人的智慧,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增强,这就是使用头脑风暴法的最根本目的。
  由于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个体表达观点的自由度很容易受到参会氛围与他人权威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头脑风暴会议的过程中,如果个人的观点受到他人质疑,就会打击个体发言的积极性,形成沉闷、尴尬的氛围,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无法形成创新且可行的方案。然而,头脑风暴法的目的是发散思维、集思广益、触发灵感、挖掘思路,在某种程度上是允许提出看起来异想天开的想法,并不是为了得到某个一致的结论。因此,进行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自由思考、延迟评判、以量求质、综合改善等。
  (三)TRIZ理论
  TRIZ理论,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源于百万个专利汇总而来,是一种帮助提高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方法,主要应用于生物、工程、机械等技术专业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其在管理、创新实践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TRIZ理论作为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内容包含矛盾矩阵表、发明原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物场分析、科学效应与知识库等。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在碰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阅历不同,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就非常容易解决,对另一些人而言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對于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传统创新方法,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可以提供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避免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盲目试错,让解决问题变得有法可依、有律可循。同时,TRIZ理论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它还是一种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形成一种系统的、易流程化的创新设计问题思考模式。TRIZ理论中如多屏幕法、STC算子法、小人法、金鱼法等科学方法,能帮助创新者在分析问题时更容易突破思维障碍,拓宽解题思路,激发创新灵感。除此之外,TRIZ理论是可传授的,它可以用语言及文字来表达它的作用,也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向众人推广和普及,目前为止,TRIZ理论已逐渐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多所知名高校将其引入大学生专业课程中,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四、总结
  TRIZ理论具有普遍性和可推广性,不仅可以让大学生系统的进行学习,更能结合所学专业灵活地进行应用与发展,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以新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创新思维方法虽然具有形式化的倾向,在运用过程中常常受到使用者经验、技巧和知识积累水平的制约,但是,当这些传统的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相结合时,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当我们将具体问题抽象成TRIZ的问题模型,或者将TRIZ的解决方案模型演绎成具体的解决方案时,就需要我们应用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传统思维方法。因此,将TRIZ理论与传统思维方法相结合,才可能获得最佳的创新效果。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梅虎,麦子号,等.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内涵辨析、联动与展望[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02):40-49+66.
  [2]文援朝,胡慧河.波普尔试错法述评[J].求索,2002(02):87-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5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