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加强高中生的基础训练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即英语表达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将通过从高中学生常见的英语写作错误中来总结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加强;高中生;基础训练;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是用书面语言完成思想表达的一门艺术,它既是英语学习的短期目标,考试所要求的内容之一;又是英语学习的长期目标-交流所必需的能力之一。毋庸置疑,英语写作是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课外信息于一身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兼顾到写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因而,没有扎实的英语语法知识,没有长期不懈的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没有广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信息,写好一篇优秀的英语作文是非常困难的。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是语言的输出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英语写作又是一个用英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即英语表达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将通过从高中学生常见的英语写作错误中来总结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中文式英语
这是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在学外语之前,已经熟悉了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使他们在学习外语词汇和语义结构时受汉语词汇和语义知识的影响很大。在英语写作中表达方式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按照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或思维方式强行组成词句,在写作中出现大量的“中文式英语”。因此在学生作文中见到这样的句子也不足为奇了:I very want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China has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二、缺乏整体性
我们学生的语篇布局能力较弱,不懂得在写作中使用语篇联结手段将写作主题有机地连接,意义很难连贯。根据这样的问题,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练好词汇“内功”。词汇是文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很难写出好文章。同时,词汇选择是否准确、贴切,对于文章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认为应加大单词的对比教学,也应有意识地介绍英语成语让学生掌握。重视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的基础训练,例如:在讲解 sense 这一单词,我们就补充 feeling 一词,并列举他们的差异和习惯的表达方式。He has a good sense of humor.She knows his deepest feelings.
(2)加强五种句型的训练。句子是文章中表达思想的最基本单位,在交际中,同一意思可选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所以我们要加强句型练习、造句练习。造句练习可以和词汇教学、句型教学以及语法教学相结合,还可用连词成句的形式或用译句、仿写句子等其他诸多练习形式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手法、句式表达同一意思,使写出的文章生动活泼。一句多译能开拓思路,即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为表达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材料。平时教学中围绕五种基本句型反复训练。五种基本句型是①主语+系动词+表语;②主语+谓语+宾语;③主语+谓语;④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⑤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笔者在教学实践发现,在这五种基本句型当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第一种和第五种,因此,加强“系动词”和“宾语补足语”这两个语法概念的渗透是学生掌握地道英文句式的关键。如:He is still alive; The exciting news makes all the students excited.
(3)加强语篇衔接训练。语篇衔接手段在语篇的构建和表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学生因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总是不能很好地利用衔接手段,从而使他们的习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衔接问题。如何才能使一篇文章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呢?关键是在于正确运用英语衔接方法。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为了避免行文漫无目标,保持段落的整体统一,以有效地表达思想,需要考虑给段落设立主题句来统帅全文内容,给文章列出提纲。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如正确使用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词(because,however,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总之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个如何寻找最有效的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尤其用第二语言写作,更具有挑战性。它不仅能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写作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写作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对写作能力的训练亦应采取不同的题型和不同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尤其要注重学生基础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