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治复习课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海伟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对高中政治复习课进行调查,并对复习课中存在问题从有效教学理论及建构理论进行一些探讨。下面是我的四点看法和见解。与各位老师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 复习课的本质之我见。
  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总之,通过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形成理论体系。
  2 复习课中老师是传授知识还是传递信息之我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建构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前提。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老师传递的只能是信息,学生是主动思考者、说明者、解释者、提出问题者,学生对获得信息通过理解、提问、解释、应用等方式进行主动建构和再构,才能变成认识结构中的知识。因此复习课中应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听客和陪衬的复习课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主张复习课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可以提供整理情况给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
  3 复习课的起点是知识点还是学生的认知前提之我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总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这些现有的知识、方法即经验,始终是解释那些能导致作为知识建构的学习的信息的出发点。在复习课上老师不管学生的认识前提,只是一味依复习资料中的知识结构从头到尾复习一遍,难怪在课后证求学生意见时,有一位生说:“我们已经理解的知识老师用很多时间来讲,而我们不理解的老师却很少讲”。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便于形成学习平台,抓准基点展开梳理,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那么这个点如何抓呢?方法一,设计开放题来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结构,组串学生知识的散点。方法二,通过交流谈话来了解。可让学生先说说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复习等。这样相对以往教学中教师喋喋不休、大量的注入,课堂更多关注了质的体现。
  4 复习课要不要创设教学情境之我见。
  我们的复习课老师上起来很累,学生学起来很枯燥乏味,就是因为复习课缺少学习的情境。其实复习课也是学生认知过程,只是与新课的认知对象有所不同,新课的认知对象是新知识,而复习课的认知对象是知识点的整合、综合和应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与情境紧密联系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除数吸收,而只能被建构,强调学生自行获得知识的实践性。人与人交流的本质只是信号而非意义。对接受者来说,要对信号加以解释,重新构造其意义。“听懂了”只表示接受者通得过,并不意味着双方所理解的意义完全一致。因此在复习中老师一定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练习和实践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问题情境是建构知识的基础。有效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复习课要追求一种思维文化。什么叫思维?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理解。思维活动可概括为五步:一是情境;二是问题;三是假设;四是推断;五是检测。也可以概括为三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