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地追求某种"达成度",而是引领一种学习方式,培养一种实践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基。其本质意义上的价值取向包括: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夯实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强化学生的团队观念和合作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型;误区;对策
一、研究性学习误区
1、神秘化――研究性学习作为国际性课程改革的亲朋趋势,是通过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的过程机时获得感受和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提升精神和素养。这种学习方法当然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有一个逐步转变观念和方法的过程,但并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的。畏难发愁,本身就缺乏探索创新精神,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2、功利化――"研究"不是目的,仅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有人将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误为"学术性研究",把学习的目标集中在探索的结果上,甚至以研究性学习报告的获奖和发表来评价学习的结果,这非但是不现实的,而且与课程设置的目的是相悖的。过分追求研究的成功率,用量化的指标去评价学生,无疑是新的"唯分数论",会使学生在失败中挫伤研究的欲望,泯灭研究的热情。
3、专业化――小学生毕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是肤浅的,教师也不是研究专家。有的学校把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科提前介入,甚至作为"课"来教,培训专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上,用成人的、严格的科学研究标准为规范。其实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而不是学习内容的变化。让学生过早地背负起专业研究的重任,不可能实现教学从时间和空间向课外延伸之目的。
4、被动化――在实践过程中,有不少师生把研究性学习只当作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课,甚至只是一种空洞的时髦,一种暂时的潮流。在他们看来,所谓研究性学习与日常的教学改革没有多大关联,与考试更是相距甚远。这样一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就无从调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也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之上,从而导致研究性学习陷入一种被动应付的消极状态。
5、放羊化――有些教师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而谈化教师的指导、协调和引领作用。这样,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干脆放手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去做,不参与、不发表意见,自己成了无所事事的旁观者。他们还固执地认为只有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对策
策略之一:"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研究"的主体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基本不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征和背景差异,在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圈子里,学生只能"戴着镣铐"跳舞。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第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主人。教师应充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多元表达的欲望。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施展;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发现;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个体只有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使思维敏捷、流畅,从而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分性学习。教师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让研究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圆的面积》中的"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抓住学生急于想知道圆面积计算方法时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猜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会与谁有关系?你能否把今天的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从而利用学过的面积公式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这个问题挑起了学生思维的矛盾,课堂一下像炸开了的油锅,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与长方形面积有关,有的说与三角形面积有关,有的说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关,有的说与梯形面积有关。面对这种争论不休的局面,老师没有一锤定音,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本,利用课后的实验操作用具进行操作探索。变争论为讨论、探究,结果学生的意见得到了统一,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把圆的面积公式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生甲: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十六等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生乙: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十六等分,再把一份平均分成二等份,可以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我们得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生丙: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十六等份后拼成了一个三角形;生丁:我们小组把圆平均分成十六等份后,把它拼成了一个梯形;我们还发现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边越直……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师生是平等合作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不会担心发言不当而受到批评,不会处于被动、压抑的心理状态,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按照各自的能力水平和方式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
策略之二:"以小见大",正确把握"研究"的内涵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不同于高校的科学学术研究,这里的研究有其独特的内涵。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重研究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高校的研究重出研究成果,重出有创新、有社会价值的学术研究,是高级层次的研究,代表学术研究的前沿。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完成基础教育为目蒜。因此对学生的研究不可过于苛求,学生的研究毕竟只是停留在"类创造"的层次。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确定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人而异。应从小处入手,课题定小一点、浅一点,待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开掘得大一点、深一点。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教师在备课时,应做有心人,预先准备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师生瞬间的思想火花质疑、求真,从而找到新的课题。
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有手的能力。在今天这个时代,孩子们知道的不一定比大人少,在探索未能知领域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得似乎更加情趣盎然,我们没有理由不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造、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确立研究小课题,组织他们收集资料,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行诸文字。
策略之三:"以讲为辅",合理调控"研究"的走向
数学教学改革易走极端,往往不能客观辩证地对待新旧模式。在"研究性学习"遍地开花的激动时刻,我们也不能冷落和摒弃必要的"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在讲授数学基础知识时极具优势,教师可以系统、科学、高效地传授知识,这是一种节约、经济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讲授式教学基础之上的,绝不能因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抛弃讲授式教学。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以其开放性、自主性、参与性、互动性、创新性、民主性而得到数学同仁的青睐,对传统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广泛涉猎数学成果的兴趣,更有助于健全并完善人格,提高审美素养。但研究性学习并非可以取代讲授式教学模式,也并不是对传统学习的否定,而是一种在继承中的创新。传统学习有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富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和发扬。传统学习中也有研究。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强调的正是思考与研究的统一。只是传统学习对研究是一种自发的、零散的认识,而没有上升到自觉运用的高度。研究性学习则有意识在把学生放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强调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针对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教师主动性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提出的,是对接受式学习不足方面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