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好课”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培珍
这里所说的“课”指的是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怎样才能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一节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笔者个人认为,真实、自然、组织线条简单的活动就可称之为“好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研培训活动谈几点浅见:
一、少一点“堆砌型”,多一点“放射型”
对一节课的构思直接影响一节课能否顺利地开展。这里所谓的“堆砌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内容太多,相关的内容全部凑合在一起,重点较多,容量较大。如果进行拆分,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点来组织活动,这类活动其实涵盖一个主题活动的方方面面,容量太大,这样的堆砌只能使幼儿产生思维的疲劳。而我们改变一下构思,以“放射型”的构思进行组织活动,即一节课的组织就围绕一个点展开,各环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例如:大班的科学活动《和时间赛跑》,教学点就是让孩子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和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环节一:早上7点和8点之间你做了哪些事?感知一下时间与做事情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环节二:一分钟里面插雪花片。先是无意识地插――这时幼儿自身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还没有把自身的努力放进去;然后比较在一分钟时间内谁插得多,幼儿这时有意识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时间还是一分钟。环节三:创设活动情景。一分钟抛接球、一分钟抛接沙包、一分钟把呼啦圈从脚套到头,并记录。环节四:讨论。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这个活动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得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二、少想一点“怎么教”,多想一点“怎么学”
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老想着“怎么教”,那就会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中现场幼儿学习时的动态的表现,老想着“怎么教”的老师不愿意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甚至恼火幼儿与自己不合拍、不配合,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有一位老师教中班音乐活动《认识你呀真高兴》。教学流程:问好―练声―完整听录音歌曲―教师清唱示范―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绍新的唱法(领唱)―自编动作围成圆圈表演唱。这样的一个流程让孩子处于被动学习之中,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课的特点:环节分明,但较为生硬、机械,严重违背孩子的学习特点,学习环节中缺失轻松、自主。
三、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上课就是组织活动,我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促进孩子的各项能力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故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应该是真实的自然的。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这只是为了某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材料的准备,而不是把课上的内容都进行预先填鸭,那样会影响孩子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几年前,有阵风刮得挺盛的,公开上的课或比赛课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有的师生甚至练得非常熟练,到正式上课时变成了排练后的演出。虚假的课堂有一个特点,幼儿非常熟悉活动,非常配合老师,过程进行比较顺利,但是幼儿的眼中看不到生动,看不到兴奋、好奇、投入,因为课堂 上已经没有了挑战,适度的挑战才会产生真实的兴趣与愉悦,现在的他们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机械地重复完成一项熟练的任务。
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上课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不是取悦于谁的,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演绎一段发展的故事,是为自己和孩子在上课的。真实的课堂是避免不了缺憾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你想得再周全,现场还有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状况,这才是正常的现象。
四、少一点模仿,多一点个性
浙江名师朱静怡仅用一盒蜡笔、一张白纸就能演绎出精彩的一节课,这就是她的特色。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学得来,因为美术绘画并非是你的特长,其中更重要的是随机的教育智慧,这离不开长期的积淀。
远离作秀,蜕去华丽的外衣,走出堆砌、模仿的误区,我们的教学要返璞归真,寻找一份有缺憾的真实,寻找富有生命力的平实。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