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历史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 强 郭 霞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情境教学法”。笔者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的教学中就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这堂课通过创设情境,因地制宜重新“设计与装修”,对教学方法进行重组和提升,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
导入应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探索的动机为目的。本环节笔者运用2006年孔子文化节上的一组鲜明的图片展现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名人孔子的距离,而学生所在地宁阳离孔子故里曲阜比较近,因此教师建议学生在假期花上十几元车票钱到孔子故里走一走看一看。鲜明的图片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激起学生强烈的了解孔子的学习欲望,从而为学生下面新课的学习培养了兴趣。
二、情境导学
本环节笔者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展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一)故事语言描述情境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真挚、饱满的情感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共鸣,把历史知识鲜活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理解当时的人和事,还原历史,使学生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描绘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师生会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共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效应。
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在课堂上讲述了与孔子有关的两则小故事,一是“马厩失火”的故事,二是“苛政猛于虎”的故事。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引入到了故事情境中去,然后教师层层设问:第一则故事中马厩失火,孔子为什么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第二则故事中老妇人为何哭,孔子有何感叹?结合教材谈一谈以上两则故事反映孔子哪些思想主张。
(二)FLASH动画展现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演示,不仅再现了历史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课堂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情景交融,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积极主动,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授老子的思想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塞翁失马》的动画故事,引导学生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思考:故事有几个情节,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故事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三)表演体会情境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体会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也有一定作用。通过设计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这时教材中的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的同学,教材中的情节不再是书本的文字,而是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这些生动灵活的表演使学生们主动地进入到情境中,产生内心亲切的情感体验。由于课堂表演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和展示能力的机会,因而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个个兴致盎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本节课中“百家争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但靠老师讲述,是很难完成任务的。笔者在这里是采用了小组表演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并选出一位代表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派别,把自己当成这个派别的弟子,想一想本派别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然后回到现实中来再思考他们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三、情境反思
在本节课的结尾笔者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是哪一点思想?目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共唱和谐之歌,古人的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呢?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怎样为建设和谐中国、和谐校园奉献青春呢?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进而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与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
2.情境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把情景设成了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设置的情境要高于教材但不能脱离教材。
3.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才能做到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效地创设情境,从而产生一定的“问题”,最终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增进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置身其中,潜移默化。
4.情境创设时要体现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目标,是目标导向下的情境创设;它不仅是客观情境的设置,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进行心理情境的创设;它要以学生为中心,合乎可迁移性、真实性、多样性、变通性等原则;它要具有前瞻性,发挥教育化、艺术化、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功能;它应由师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积极创新,努力使教学情境更充实生动、温馨而富有人情味,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它要提供一个温馨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接纳、包容、鼓励、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领域。
5.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要真正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扮演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思想的探究者,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教师担负着一个统合学生、知识和工具的角色。要掌握知识的建构历程,利用各种场合与机会来探究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特质,建构并维持适合教学的情境,点拨、辅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要扮演的是知识的求索者,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一个学习的自主个体。学生要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求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认真反省与思考学习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努力建构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是一种可取的历史教学方法。只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领悟道理,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教学情境已使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个体,思维跨出了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飞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展现更好的自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