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掘和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所成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即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弥补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
  一、充分尊重学生,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被老师、同学、家长、社会尊重。尊重学生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自身的存在。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能躬身或蹲下来与同学对话,坦诚相待。如在一次化学课上,正当我讲得激情高涨时,突然发现一个学生埋头没有听课,他正在看漫画书,我很严厉地对其进行了一番批评。后来的几节课,虽然这个学生不公开与我作对,但明显看得出他不配合,学习不用心。为此,我冷静地思考,并调整心态,在课外活动时主动约该生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们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以后我的化学课堂上就多了一位刻苦学习、与老师配合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求知者。
  二、从实验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工作者研究化学的第一手感性材料,也是验证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力度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计划:什么内容的实验安排在何时进行,学生的理解吸收效果最佳;一个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事前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思考题等。其次,还要发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设计实验题目进行自主实验,同时为学生自主实验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实在没有条件的话,可以帮助学生更换实验设计思路,从而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通过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都会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起来。
  三、走出课堂,激发学生原始的求知欲
  化学知识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境保护、日常生活等无处不渗透着化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联系当地化工企业,让学生们走出去接受教育,感悟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原始的求知欲。例如,我们曾联系了内江市第二自来水厂,带领学生对取水、沉淀、过滤、消毒、加压到自来水出厂全程进行观察,并请工程师进行讲解。学生对沉淀剂、消毒剂的使用问得清清楚楚。回到课堂,这些知识已经牢牢地在学生脑中扎根。由此可见,学生是希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希望学习到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学要尽量落到实处,要有计划、分步骤地结合课堂知识适当安排学生走出课堂,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能拓开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六中学,四川,内江 641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