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敏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学的重要课题。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各校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设计的课件,应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例如《小果树请客》一课,教师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小果树成长的过程,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小果树请客的景象:小雨点给它浇水,啄木鸟给它捉虫,蜜蜂给它传播花粉,田田帮它播种。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小果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心理因素被激活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1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他们体验着探究带来的乐趣。教师不再是板着面孔灌输,学生不再是无可奈何地接受,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讨论、探究、争辩,充满了生命活力,发展了个性。
如《初冬》一课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一句中“慢慢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师让学生比较两组画面:一组是雾由浓慢慢变淡,直至散去;另一组是雾突然散了。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画面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雾的变化是从浓到淡,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慢慢”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精彩的马戏》一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黑熊踩木球时的紧张,观众的哄笑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黑熊踩木球时的精彩表演,学生的心情随着黑熊的表演时而放松,时而紧张,看后又同时为那么笨重的黑熊表演得如此精彩发出笑声,如此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哄笑”,刚才观看的过程也就体验到了什么是“紧张”。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今后作文教学的重难点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校园网络适应了作文教学发展需要。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自己喜欢的信息,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学生虽然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情动而辞发”,自然能写出好的文章。作文评讲时,教师利用网络大屏幕直接修改,增强了直观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如果不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就被削弱了。所以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交互性,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灵活运用网络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来加强情感的交流。
实践证明,把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确实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人机对话,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卓有成效地进行读写训练。通过网上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把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对于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