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成盈盈

  当前,伴随着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需要作出调整,原有的传统授课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要模式的语文活动课处于不断崛起之中,对活动课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可行性广泛地受到来自学生和老师的支持。鉴于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作为教师应该给予重新认识。
  一、教师的教法要科学
  要实现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么一方面需要老师自己拥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功底,要具有很好的观察、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比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来自丹麦的作家安徒生受别人邀请参加一个舞会, 其中一位小姐主动向他献殷勤,问:“你认为我这件衣服怎么样?”安徒生冷冷地回答:“谈不上。”之后小姐又问:“那你认为我穿哪种衣服比较好?”安徒生的回答相当震惊――“皇帝的新装”。通过这种方法,在欢声笑语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引入教学情境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课堂,获得学生的认可,积累很好的教学经验。
  作为老师,除了要具备上述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让教学环境和谐化,让教学关系民主化,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无障碍化,彻底摆脱教材对自己的约束,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实现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伴随着教学的日益现代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让高科技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比如,可以全面启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引进其他的声像教学设备,可以借助于先进的信息传输系统。如,在《三峡》一课中,我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课上观赏与三峡相关图片资料的同时,并同步听录音朗读,学生犹如置身于三峡美景之中,如痴如醉。让学生在视听多方面得到刺激和调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和感知能力,形象化课堂教学,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生的学法要高效
  (一)强调对语言及生活的全面感知。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老师的想法,学生在某些时候,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要梳理自己的教学内容,指点、启发学生的学习,如在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导课设计: 如果你是一位盲人, 突然之间得到了三天光明, 你会怎么度过? 这样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得十分活跃,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相互评价,课堂的气氛就像准备出发的船、即将离弦的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体会,而后实现在读写中灵活运用的目的。在古代授课中,古人鼓励吟咏、朗诵的方法,意在加强对语文的感知,通过有感情地咏、诵,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知识是全面的、广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整理、融合、分析和汇总课文,对相关的课文进行自主探究的解读,予以全面的思考和独立的领会。
  (二)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积累。
  在语文知识中,字、词、句之间具有完整的管理性、系统的结合性,但是在具体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这些知识的呈现却又是不统一、不系统、不完整的,所以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日常学习的积累。积累要在思考之后心领神会地吸收知识,而不是任意积累。要融思考于阅读中,且融阅读于思考中去,思考中进行写作,且写作中进行思考。对于每字每句,在读写的时候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积累具体的思考成果,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知识的积累也就会越来越丰富,语文教学目标最终可以很好地实现。
  (三)强化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初中阶段是知识由初级向高级的一个逐步地演变和提升的中间层级,在这个阶段,知识开始从原来的简单化走向复杂化。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如果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可以被全面地掌握和解读,知识就可以更容易地被学生掌握。如,在教学过程中,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带到课堂,教材分为语文的基础知识、写作以及阅读三方面,将每个方面从深至浅、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到教学过程中去,将教材的每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结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从而达到训练的目标。比如,将新旧知识予以充分的结合,做到温故而知新。举一个语文教学中很简单的例子,在学习初三的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与初一及初二的文言虚词密切地结合起来,进行比对,以此加深学生对虚词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教与学要做到相结合
  要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统一起来。科学地讲,教与学不能互相独立开来,只有将学法融入到具体的教之中,教中有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和追求才能实现。但是,教和学之间又是不能互相转换的,它们之间因为主体的差异性,往往存在隔阂,所以必须正确地把握和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寓教于学。让教彻底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捷径就是充分地结合老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会学”,将教与学全面地统一起来,不但让老师教学质量得到很好的提升,也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