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连新利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道: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听课、复习、自学有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能很快适应学习生活的情境就喜欢学习,就能取得最佳成绩,而后进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是促进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最佳的教学情境应怎样创设呢?
(一)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化人文知识的天堂。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让他们在习作中做到“心口如一”、“言为心声”,他们可以写崇高的主题,也可以写平凡的小事,可以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以对生活中的假丑恶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走进真实的生活,观察着、思考着、感动着、愤怒着、欣喜着、成长着。
(二)开展丰富、多渠道的校园活动。
办好并完善“雏鹰”文学社组织,有效地开展工作;重建红领巾广播站,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班级布置好展示台“精彩的一天”和“好文共赏”,达到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把作文教学提前到从一、二年级开始,努力构建以开导学生语言交际功能为主线的作文训练两个系列,确定写作目标。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主要活动的不同,采取写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作文,进行阶段训练,并层层相连,环环相扣,循序向前。
(三)以贴近学生心灵,贴近现实生活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中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教学民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与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在讲与练、读与写中,通过创设“和谐的情境”,即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大方的姿态,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熏陶学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借助范读,渲染气氛。
教材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用形象来表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朗读、语言描述等来创设教学氛围,渲染气氛。把课文描绘的情景变成“我情我景”,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地,触景生情,具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如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并要求边听边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所表现的情景,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我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当时夜泊瓜洲的情景,并配以哀怨凝炼的音乐,把学生带到了古诗描绘的特定情境中,让学生似乎看到了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站在船头,独自眺望江南的情景。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体验到诗人当时的思乡之情。最后我又一次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跟着录音练读,在范读的“导航”下,学生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情并茂。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其方法不仅仅是以上这三点。随着教育改革的创新,我们更要深入思考和认真实施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学,既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又有适时而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二者有机结合,张弛有效,那么,师生情感必将更为交融,教学效果也必将更为突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