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宏谦
地理学科是研究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人文要素及矿产、交通、居民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情况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对提高人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给气候、环境、生物群落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科教兴国战略一起被确定为中国21世纪的两个基本战略。为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也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教师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是环境教育能否顺利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思想,研究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和地理教学的结合点,探讨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方法,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要,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需要。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编写除了保留老教材章、节、目的知识结构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讨论、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更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现行教材的一些章、节也可按新课改的要求,大胆创新。
例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二节《土地资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知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分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引导学生讨论课本73页的活动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自己应该如何做,让学生讨论,最后归纳得出结论:首先,要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人类自身的生产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也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人口的增长不仅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必须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不能无限制地发展。其次要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指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状况。只有不断地提高人口的素质,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才会得到增强。才不至于盲目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方能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为子孙后代造福。
例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部分,在教学时,可先用提问方式引入。“我们学习所用的纸张和木杆铅笔需要用什么作原料?上学骑的自行车需要什么作原料?”由此引出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的概念,进而讨论其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课本61页活动二的内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永续利用,否则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了”
三、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当地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例1:徐州市是江苏省的煤炭基地,在支援苏南乃至全省的经济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资源的枯竭以及种种原因,徐州地区煤炭产量逐步下降,为了发展徐州矿务集团转变观念,开始以煤炭为主,涉足工程机械、房地产、化工等行业。利用其技术、设备、充足的劳动力,实行走出去的思维,在山西、陕西、新疆等省以及走出国门寻找资源,所以百年老矿重新焕发活力。
例2:铜山县吕梁风景区距离新城区10多公里,境内丘陵连绵,分布多种温带落叶阔叶树种,植被覆盖良好,被喻为“大自然的天然氧吧”,还有徐州市第二大人工湖泊天凤湖、孔子观洪处、抗日纪念碑、天然山泉等景点,徐州市经过专家论证,正式批准吕梁风景区成立,把它作为徐州市的“后花园”,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又美化了环境。
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1.每年暑假开学时,从初一学生中选拔一批地理爱好者,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利用休息日、假期对本地的废水、废气、垃圾等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治理“三废”污染的可行方案。
2.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搞环保,如随手关紧水龙头,上晚自习,教室里的灯做到人走灯灭,把洗脸水收集起来浇花,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物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特殊需求,但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对子孙后代的需要造成很大的浪费,且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增加了环境负担。因此,不但自己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而且还要广泛宣传让我们周围的人都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3.购买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指自身未受污染,且在生产过程中未对环境产生破坏的产品,如果我们转向绿色消费,生产者就要研究如何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大家都只购买绿色产品,就会使厂家不再去生产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品了。
4.敢于同破坏环境的坏人坏事作斗争,大胆揭发那些不按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个人或企业。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职,作为地理教师,只有把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自觉地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之成为环境保护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才称得上是敬业、尽责,才不辜负时代给我们的重托。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