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班明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又是实施新课改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改呼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他们以强大的探究动力,这种内在的动力能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化,激发学生的想象或对新知的迫切期待,表现出积极探索、大胆猜想、深入研究问题的倾向,还能使思维活跃,灵活地应用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教师如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认识需要,就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独立、积极地深入探索问题。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动学生主动探索。
  二、引导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的方面,强调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探究性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以积极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自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学生探索研究,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才能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1.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还主动权于学生,让他们充分地理解、讨论、感悟,以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要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的任务主要着眼于“导”,启发学生“探”,并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给以引导,使“导”和“探”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充分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去探究知识和发展能力,让他们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来获取知识。自主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加强亲身体验,领悟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强化实践应用
  这里所说的实践应用就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当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后,教师再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并用练习组加以巩固提高,也就是将前面探究研讨中获得的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特别是进行变式练习,以求一通百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践行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努力转变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使初中数学“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的实施得以具体化和科学化。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我们数学教师不可回避地面临着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着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