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曲 阳

  摘要:要达到课堂高效阅读首先要学会自主阅读,培养自己大胆质疑的能力,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课堂上师生默契的配合、教者的率先垂范、愉悦情境的创设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阅读能力 乐学乐教 想象丰富 率先垂范 大胆质疑 拓展延伸
  
  阅读能力不高是现在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现象,新课程改革的诸多理念给语文阅读天地注入了新鲜血液,生机无限活力无限,阅读个性化阅读特色化,语文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合作、人文、开放,这真是千帆竞发万木争春。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不仅能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更能在阅读中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让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而语文教师就要着力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经常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籍,想方设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语文、用语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趣”字领先,乐教乐学
  
  1.愉悦的氛围,良好的心态。感情是沟通的桥梁,美国心理专家罗杰斯说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教师要通过恰切有效的方法创设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这样会让学生始终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真是一种真情交融充满活力的美好境界。例如,我在讲授古诗词时,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歌曲的旋律把古诗词唱出来,这样一节古诗词课就带着优美的旋律,师生共唱,不仅高速地记忆诗歌,而且也把学生引向了一种激昂、向上的美好境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2.生动的情境,丰富的想象。“想象是文学的翅膀。”课堂仅有文字是不够的,因而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常常感到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经常根据课文内容增补一些形象生动的材料,让课文内容“活”起来。例如我在讲授小说《孔乙己》时就准备了一些关于孔乙己的视屏资料,再附以鲁迅《阿Q正传》的视频情节,这样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形象可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了解鲁迅小说的写作特色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率先垂范,感情共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感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的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渐入课文意境至关重要。比如《诗经》两首,教者要认真准备范读,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领读,使学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这两首的读法。教者再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再进行朗读训练,这时学生会有层次感,可听得出读者要告诉别人什么,这就进入理解朗读了。教者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并继之表情朗读直至背诵。
  
  二、“疑”字贯穿,自主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和促进者。因而教师应该把阅读的空间更多地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在这方面多多加以指导,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诸如怎样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如何鉴赏散文,如何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方法,这样鼓励学生采用推敲或猜测等技能,做到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然后列出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中心。
  
  三、拓展延伸,读写相融
  
  加强文章的比较阅读,时时进行读写延伸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语感。例如在教《三峡》和《小石潭记》时,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散文,都能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都写了水清澈的特点,一个运用了大笔点染的写法,一个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一个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一个寄情山水排遣抑郁,这样通过比较阅读,再进行景物描写的练习,不仅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了解掌握了写景散文的特点,并从比较中品味出不同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魅力。
  总之,通过几种阅读方法的尝试,学生的阅读技巧也在不断改进,阅读效果更会不断提高,学生对于阅读这个“薄弱环节”更加感兴趣。这真是“绝知此事要躬行”,“源头活水滚滚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483.htm